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安化制茶大師龔壽松向游客介紹采茶之道。 龔意誠 攝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2020年湖南。ù杭荆┼l村文化旅游節在益陽市安化縣開幕。在湖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安化縣江南鎮,一座建在茶園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雙公山居生態農業園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主人王志偉忙得不亦樂乎。
入選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景點的“雙公山居”生態農業園,正是安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的縮影。如今,同雙公山居一樣,隨著一葉茶的發酵,產業園2019年實現了220億元的綜合產值,園內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2.6萬元。產業園的創建,也讓村民游客享受到了茶旅新生活,用茶牙膏、吃茶早點、走茶馬古道、游茶鄉花海、品韻味黑茶,晚上還能觀賞黑茶印象實景演出、住茶園民宿、睡覺前敷一片茶面膜……
“產業生活雙升級,安得此心天地寬!痹诳h委書記劉勇會看來,產業園以茶為主導產業,打造24小時集茶、旅、文、康于一體的健康新生活,就是讓安化全縣人民和到安化的全國游客安康、安心、安定。
從標準化邁向現代化
“世界只有中國有,中國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边@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安化黑茶在中國茶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獨一無二的核心優勢。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類之一,屬于后發酵茶,產品分為三尖、三磚、一花卷,其中尤以千兩茶、茯磚茶更為獨特。據行家介紹,制作千兩茶的23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工藝十分復雜,哪個環節出了差錯都將嚴重影響茶葉品質。
與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千兩茶、茯磚茶不僅是消費品,且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而還是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所以,標準化是保證產品在市場旺銷的重要“通行證”。
然而,曾經一段時間,由于黑茶生產一直沒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加上不少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依舊按照老模式進行生產加工,技術條件、生產工藝、產品包裝都難以控制!鞍不诓璧奈磥碓谟谏a標準化”,循著中國茶學泰斗施兆鵬所指的方向,安化開始全程全力推進產品標準化。2016年,安化黑茶“一花卷”“三尖”“三磚”都有了國家標準。
然而,產品標準化不等于行業標準化。以2018年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為契機,安化推動了以行業標準化為先導的生產現代化進程。為制定安化黑茶從茶園到茶杯的標準體系,以產業園為重點,安化先后組織制定并頒布了8項國家標準、14個地方標準,形成了安化黑茶從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沖泡、茶旅等涵蓋一二三產業的標準規范。
產業園從生產源頭抓起,茶園培管實現全程機械化,7個合作社、1600多臺茶葉機械開展標準化、社會化服務,建了14個水肥一體化基地,服務面積達10萬多畝;在加工環節,園內建成4條全標準化、自動化黑磚茶生產線。產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平安介紹,最能體現全程機械化的是黑毛茶加工,從鮮葉到干毛茶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和流水線作業。如今,產業園已實現采摘及毛茶加工的機械化、自動化,包裝及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正在鋪開。同時,1萬多平方米的黑毛茶儲存交易中心,也帶動了全縣茶葉加工的現代化。
黑茶生產的現代化帶動了種茶、制茶、評茶、茶藝、包裝、旅游、文化、廣告等產業的迅猛發展,促成園區產業體系發展逐步邁向農業現代化。
從茶旅共融到三產共榮
早在2012年,安化縣就開始謀劃布局“茶旅一體化”發展。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中,拿什么來打造黑茶產業發展升級版?安化縣委、縣政府堅定選擇了從茶旅共“融”到三產共“榮”邁進的路子。
“安化縣舉全縣之力打造湖南省‘茶旅文康’融合發展特色縣!眲⒂聲f,產業園要圍繞服務安化茶旅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安化高質量發展作為出發點,以產業園為載體,“全時、全網”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數字化建設、打造健康茶生活。
“全網,不是單純地指網絡平臺推廣安化黑茶,而是面向安化黑茶產業集群,建設一個開放共享融合的安化黑茶產業互聯網平臺!痹趧⒂聲磥恚不叭W計劃”是以5G、云計算為基礎,以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為支撐,通過產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助力安化黑茶產業集群打造一個企業群高度協作、產業資源共享、商機匯集、電子商務交易活躍、統一倉儲、人力資本互動的區域級、行業級平臺。
為促進數字化建設,產業園管委會與土流集團合作,建立安化黑茶產業基礎大數據庫,形成園區茶樹品種、生長環境、土壤、投入品、茶旅一體化等各項指標數據,用于監測、分析、評估,形成多維度數字可視化管理。安化縣委副書記、縣長肖義介紹說,目前產業園正借助數字化建設推出“園主計劃”:一次性購茶滿1萬元,就可以成為茶園主。安化根據各網的大數據分析和已購買的客戶的消費數據,精準推送廣告,吸引消費者成為茶園主。茶園主不僅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每個月都可以免費收獲安化黑茶產品,而且能夠通過溯源系統里的數字化茶園板塊,隨時看到茶園的實時視頻、土壤和環境指數,還能遠程啟動噴淋系統。客戶一旦成為茶園主,就和安化產生了連續不斷的情感和關聯,安化會組織茶園主帶著他的朋友來到安化他自己的茶園里,游茶園、品茶點、走茶道、食茶宴、宿茶莊、憶茶事,推進茶旅文康深度融合。
區塊鏈、人工智能、共享“云”……如今,這樣的數字經濟新技術精準應用在安化黑茶三產融合領域,并結出了新碩果。2018年8月,我國首個縣域經濟離岸孵化器——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正式運營。該中心創新項目也被評為“2018年度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創新項目”。
“全網計劃”是為了讓人們過上更加優質的“全時生活”,也就是說打造安化24小時健康茶生活。今年以來,安化圍繞構建茶旅文康特色產業體系,全面打造安化24小時健康茶生活。肖義向記者介紹,他們將繼續以安化黑茶為主導,貫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始終把茶產業作為核心龍頭,把旅游產業作為貫穿紐帶,把文化產業作為靈魂內涵,把中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共通焦點,形成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格局。
為了打造24小時健康茶生活,地方領導、行業專家、網友紛紛為安化茶旅文康新生活打CALL:在今年3月疫情期間,被稱為“網紅縣長”的安化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燦平直播2小時“帶貨”30萬元;4月底,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劉仲華院士為安化黑茶24小時健康茶生活代言;“五一”期間,一個24小時健康茶生活的精美視頻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引領大家從線上走到線下,真正感受安化的鄉村之美、黑茶之香。
如今,走進安化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你就會進入24小時健康茶生活的情境之中,開啟美茶顏、品茶點、走茶道、游茶園、食茶宴、賞茶戲、宿茶莊、憶茶事的一天難忘之旅。
通過24小時健康茶生活,安化打造了一條完整的安化黑茶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鏈,給涉茶村民帶來了穩定高收益。2019年,全縣茶產業及關聯產業從業人員達35萬人,年勞務收入35億元以上。同年園區新型經營主體吸納帶動就業6.1萬人,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96%。
相關標簽:安化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