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12年南江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茶葉科技示范戶)技術方案一、新植茶園技術措施1、園地選擇。新建茶園選擇海拔1200米以下,交通方便、水源豐富、生態良好、土層深厚肥沃、PH值4.5―6.5之間,坡度25度以下。2、土壤深翻。深翻土壤50cm左右,將茶行內的雜草、竹鞭、石頭等雜物清除園地。3、地力培肥。將深翻好的園地開深40厘米、寬30厘米 左右的施肥溝,施腐熟農家肥2500公斤,餅肥250―300公斤,磷肥25公斤。要將肥與土充分拌勻填入溝中,上面填20厘米的表土,并與地面平行,待栽植。4、規范栽植。①栽植規格:平地緩坡,雙行雙株錯窩栽植,行距1.5-1.8米,列距35―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陡坡梯地茶園,單行雙株栽植,株距25―30厘米。②移栽要求:苗端正,土壓實,澆足水。選大小規格一致的茶苗,每窩2株。茶苗栽植時根系應保持原來的姿態,使根系舒展。主根較長的剪短,茶苗栽入種植溝后,邊覆土,邊踩緊,使根與土壤緊密接觸,不要下松上緊,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栽后進行第一次修剪,一般要求留苗高15―20厘米。在移栽時留一定數量的茶苗假植在行內待第二年補苗用。③探索“茶―玉”、“茶―菜”、“茶―藥”、“茶―豆”等套作模式,解決茶農當年增收和新植茶園安全越夏。5、栽后管理。抗旱保苗:茶苗移栽后根系損傷大,移栽后必須及時澆水,以后每隔3―5天澆水一次,直至成活為止;覆蓋茶行:為保濕、防凍,移栽后在栽植行內蓋草,厚度為5―10厘米。二、已成茶園的管理:及時耕地除草,適時合理施肥,按期規范修剪。1、中耕除草(1)淺耕除草:兩年以下茶園,一般在至8月至9月上旬進行,深度3 -5厘米 。(2)中耕除草:三年以上茶園,一般在9至10月結合施基肥進行,耕作深度15 -20厘米 。2、施肥:一般在9―10月結合深耕施入,基肥用量:三年生以上幼齡茶園畝施有機肥750―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成齡茶園畝施有機肥2000-2500公斤,或餅肥200-300公斤,基肥要深施。在茶蓬邊緣滴水線下開溝,溝深20-30厘米,如隔行開溝,每年要更換開溝位置。3、修剪:每年對茶園進行一次修剪,三年生茶園在離地面50厘米、兩年生茶園離地面35-40厘米用水平剪剪除。要求在9月底前結束。三、低產茶園改造1、低產茶園類型樹齡衰老,茶樹樹冠稀疏,枝桿灰白色,地衣、臺蘚寄生嚴重,茶叢矮小,育芽能力極弱,缺株多,茶園利用率低;茶樹未老先衰,茶園建園質量差,管理粗放,只采不管,茶樹育芽能力較弱;投產茶園經過多年輕修剪,茶樹育芽能力減弱,對夾葉增多,茶葉產量、質量逐年下降。2、改造措施改土。砌坎保土:對坡度較大的茶園,用石塊、草皮磚筑梯,完善排蓄系統,減少茶園水土流失,保持茶園水土;深翻施肥:對列入改造的茶園,在茶樹行間深耕土壤40cm―50cm,畝施有機肥2000kg、餅肥200kg、磷鉀肥25kg,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加培客土,對土層較淺簿,石塊多、肥力差、土壤流失嚴重的茶園,加培客土,增厚土層。客土應選擇含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改樹。重剪:對未老先衰茶園離地30cm剪去樹冠上部份的細弱枝、雞爪枝、病蟲枝;臺刈:對衰老茶樹離地3―5cm剪去整個樹冠,使其重新抽發新梢;深剪:對連續多年輕修剪的茶園剪去茶樹樹冠上部15cm;更新根系:離茶樹根系20cm外,深耕茶園土壤40cm―50cm,斷傷部份老根系,激發新根生長,更新根系。3、園相改造:對分散地塊的茶園,通過合理規劃和綜合治理,完善茶園道路和灌溉系統,改造后達到集中成片;對老茶園和未老先衰茶園,種植密度不夠,缺窩斷行嚴重的茶園,按合理密植規格進行補植。對稀疏零亂,茶叢矮小,樹勢衰老,缺窩斷行達60??以上的茶園,按新茶園種植規格,更新品種重新栽植。[pagebreak]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