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選擇栽培季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金針菇的生育特性,安排適宜的栽培季節,是獲得高產優質的重要保證。一般南方從11月至次年3月為栽培期,北方氣候寒冷,可從秋未至次年5月初為栽培期。如利用地下室或人防工事進行栽培,時間還可適當延長。
2.選擇栽培場所:栽培金針菇的場所,要選擇潔凈、通風、避光和保濕性性能好的環境。室內要設置栽培架,每架5―6層,層距45―50厘米,架間留走道60厘米,以便操作管理。
3.配制培養料:以木屑、棉籽殼、甘蔗渣、玉米芯、稻草、谷殼等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米糠或麥皮、糖、石膏粉等,即可配制成培養料。其配比是:主料73%,米糠或麥皮25%,糖1%,石膏粉1%。配制時,按配比將各種原料混合加水拌勻,含水量65%,ph值6.5。然后裝入廣口瓶或塑料袋內,包扎好瓶口或袋口即可。
4.滅菌接種:裝好料后,將瓶、袋放人高壓滅菌鍋或常壓滅菌灶內滅菌。高壓滅菌是在1.5公斤/厘米2壓力下,保持1―1.5小時,常壓滅菌是在100℃下,保持6一8小時。待料溫降至25℃左右時,以無菌操作將菌種接入瓶內或袋內。
5.菌絲培養:接種后將瓶、袋搬入培養室,排放于栽培架上,溫度保持23―26℃,促進菌絲盡快萌發定植,封蓋料面。3―4天菌絲萌發并長入培養料,應將溫度降到20℃左右,促進菌絲在內健壯生長。15天后茵絲就可長到瓶子或袋子的一半以上,這溫度可降到18―20℃,并加強通鳳換氣,每天1―2次。經25―30天培養,菌絲長滿瓶、袋,即可轉入出菇管理。
6.出菇管理
催蕾期
菌絲長滿瓶、袋后,立即拔去瓶塞或解開袋。去掉老接種塊,并搔理料面,用舊報紙覆蓋瓶、袋口,每天水1―2次,保持報紙濕潤。溫度控制13―16℃,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5―90%。當培養基表面出現琥珀色水珠后,約經一周時間,菇蕾即可形成。
子實體生長階段
菇蕾形成后,肉眼能看到菌蓋開始分化。菌蓋長約2厘米時,要揭去報紙,加強通風和降溫。采用瓶栽的,當子實體長到超過瓶口2―3厘米時,就要保持栽培室黑暗,并在瓶口上套一個高度15厘米左右的喇叭形紙筒,以減少光線,提高co2濃度,控制菌蓋生長,促進菌柄伸長。使子實體長得整齊,柄長,蓋小,色淺,肉質脆嫩,質量最佳。袋栽的,不必套紙筒,只在袋口上覆蓋報紙。隨著菌柄伸長,把袋口逐漸卷高,使袋內形成一個靜鳳、保濕、較高co2濃度的生態小環境,以利金針菇良好生長。如通風不良,濕度大,應及時揭去報紙進行通風換氣。當子實體長到接近采收時,空氣相對濕度應降到80―85%,使菇體較為干燥,發自,菌蓋不易開展,便于加工貯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