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由于不良的環境條件,常會導致金針菇的子實體失去常態,產生畸形,常見的有以下4種。
1針尖菇
主要癥狀:菇體頂部尖細(菌蓋仍停滯在原基發育時的幼小狀態,直徑為1~2mm),菌柄中、下部稍粗,類似針尖狀,因此常稱為“針尖菇”。
發生原因:在子實體發育前期,生長環境中二氧化硫濃度偏高,抑制菌蓋的生長,形成針尖菇。
防治措施:出菇場要建立良好的通風措施。瓶栽金針菇待原基形成后進行3~5天的幼菇形成培養,然后套袋,套袋后每天要上、下提動1次進行換氣。袋栽金針菇在于實體生長前期要加強掀膜通風,使袋內保持充足的新鮮空氣,以促進菌蓋的分化及菌柄的增粗。
2側生菇
主要癥狀:菇蕾不是從培養基表層出現,而是出現在側面,即包壁。
發生原因:在制作時栽培袋填料過于疏松,尤其是選用了分解速度較快的軟質培養料,易引起局部培養基收縮,脫離包壁,在低溫、光的刺激下,收縮處首先出現原基,由于受包壁的限制而產生畸形。
防治措施:培養料裝袋時適當填緊些。
3疲軟菇
主要癥狀:菇體疲軟,無彈性,菌柄東倒西歪,不能直立。疲軟發生部位常在菌柄中、下部,呈深褐色,菇體會慢慢萎縮死亡。
發生原因:①出菇時溫度偏高;②生長環境中二氧化硫濃度太大;③菇體染病。這些都會破壞菇體正常代謝活動,導致細胞喪失生理功能而逐漸壞死。
防治措施:出菇期盡量安排在低溫季節,抓好幼菇培養管理,注意溫、濕度及氧氣調節,做好遮陽、降溫工作。
4易開傘菇
主要癥狀:菇體還沒成熟,菌蓋就早早地開傘。
發生原因:①菌株品種不夠優良;②栽培袋內出現細菌性污染,損耗營養,致使袋內營養不足;③栽培袋內小區域二氧化硫濃度偏低;④菇舍內空氣濕度偏高,通風不良。
防治措施:選擇優良菌株,嚴把滅菌關,菇房要定期消毒。調節好袋內二氧化硫含量,注意通風換氣。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