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黃背木耳屬中高溫型菌類,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初生子實體呈杯狀,逐漸長大成耳狀,許多耳片連在一起呈菊花狀;直徑一般為10厘米―20厘米,干燥后強烈收縮成角質,硬而脆;子實體的背面凸起,有短絨毛,表面光滑或有脈絡狀皺紋;顏色因品種和種植方法而不同,呈深褐色、褐色、淺褐色、微黃色等。目前市場上的黃背木耳比較緊缺。現將其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栽培季節
黃背木耳的最佳出耳季節應為立夏至秋分。因此,菌袋培養(接種至發滿菌需40天)可在春節后進行種植。若種植量較大,可在春節前一個月開始。春節前發滿菌絲的菌袋要嚴防受凍,春節后可在房屋后或空地上搭一遮陽棚,四面用草苫圍嚴。擺放菌袋時,排與排之間需留一定的間隙,菌袋上面可用編織袋覆蓋,發滿菌絲的菌袋不怕雨淋。若春天干旱不下雨,可酌情噴水。
二、優選品種
選擇菌絲生長健壯、出耳早、抗性強、生育期短、朵形好、產量高的品種,如上海3號、781、952等菌種。
三、培養料配置
按照黃背木耳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碳氮比,可根據當地優勢資源就地取料選用。常用的袋料配方為:①棉子殼、鋸末、玉米芯各占1/3,糖1%,石灰粉2%。②棉子殼25%,玉米芯35%,鋸末36%,糖1%,石膏粉1%,石灰粉2%。
四、菌袋制作
將玉米芯提前用石灰水浸泡,而后將鋸末、棉子殼及各種輔料加入,混合拌勻。水分應掌握在拌料后3―4小時,用手緊握培養料指縫出水即可。滅菌后ph值為6―6.5,若有差異,調整石灰的用量。培養料中嚴禁加入多菌靈、托布津等農藥。塑料袋的規格為20厘米×42厘米(每袋可裝干料800克、可產干耳150克),裝袋要求松緊適當,口繩要扎緊。常壓滅菌達到100℃后,保持11―12小時。使用甲醛或高錳酸鉀滅菌后接入菌種。菌種不要揉得太碎,但也不要有大塊。適當加大接種量,使菌種優先布滿料面,可有效地阻擋雜菌侵入,減少壞袋。早春要搶溫接種,晚春需放涼再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