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黑木耳在養菌期內,有時會出現退菌現象。即當菌絲長至培養基的中部或中底部時,從料面開始菌絲逐漸變弱,甚至消失。是什么原因導致退菌呢?
一、原料配比不當
栽培黑木耳的原料很廣,但不同的營養搭配導致栽培效果不同。例如楊、柳、桐、椿等軟條木屑及軟質秸稈如谷草、稻草(殼)、高粱殼等占培養基成分比例過大,培養料營養不良或抑菌氣味導致勉強長下去的菌絲隨后死亡,即退菌。所以我們在栽培時盡量選擇柞、樺、榛、楠等低矮灌木及棉籽殼為主料,加軟雜本屬或較質秸稈時不要超過配方中的比例。
二、裝料過松
裝料過松不僅易造成袋料分離,還會導致退菌。原因是由于料間空隙大,氣生菌絲多,而氣生菌絲抗老化能力差,極易老化死亡,從而使培養基收縮、變軟,出現退菌現象。
三、培養料過干
培養料的含水量應在60%-65%,菌絲長勢良好,如果低于53%,菌絲抗老化能力明顯下降。菌絲纖弱,生長速度慢,且隨長隨枯縮老化,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菌。栽培時要注意含水量不宜過小,要在悶堆后測含水量,大顆粒的原料要提前預混,避免因“假水”現象影響含水量的測定。
四、養菌超溫
秋茬耳的退菌多因養菌期內溫度過高造成。同為溫度過高,使菌絲細胞失水,菌體蛋白變性而老化死亡。我們會發現菌絲自料面向下逐漸變黃,并伴有黃水吐出,培養基變軟,此部位即使劃口也難出耳。所以養菌期內一定要注意不要超溫。隨時注意培養環境及袋內外存在的溫差,準確掌握菌絲體溫度。
五、通風供氧不足
黑木耳屬好氣性真菌,各個生長階段都需要氧氣,特別是在養菌的中期以后。需氧時變大。此時應加強通風供氧,否則菌絲長勢弱、分解能力差,內部積聚的能量少而易老化,進而退菌。春茬耳往往注重保溫、提溫,忽視通風供氧而造成退菌。
六、菌種老化
實踐證明,菌種在長好后的一個月內擴接為宜,如果苗齡超過四個月(非低溫保藏的環境下),接種后,雖然能萌發,但吃料緩慢,且往往伴有退菌。所以菌種長好后不能立即擴接時,要置于低溫、蔽光、干燥處進行保藏,保存菌絲活力,以免菌種老化造成擴接后退菌。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