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筆者近年采用室外覆土栽培紫木耳的新方式,獲得了比常規增產30%以上的栽培效果。
1、栽培季節。紫木耳是中高溫型菌類。可安排在3-4月制栽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種選擇。選用分解和抗雜性能強、菌絲壯、生長快、優質高產的菌株,如草優1x2號。原種要求生長健壯、純度高、菌嶺短。
3、配料裝袋。培養料配方:草屑(各種作物桔稈或野草粉碎成粗木屑狀,單一或多種混用)79%,麩皮(或米糠)10%、玉米粉5%、石灰3%、復合肥1.5%、石膏1%,搪0.5%。將混合料拌勻后加水,使混合料含水量達60%-65%。建堆發酵5-7天(溫度升至60-65℃時,翻堆2-3次)。散堆后即可裝袋。袋子規格為15厘米x40厘米。
4、滅菌、接種。袋裝完畢立即滅菌。可采用土蒸灶常壓(100-105攝氏度)滅菌10-12小時。出鍋后,待料袋溫度降至30℃時,在接種箱(室)中按無菌操作規程接種。采用兩頭接種法,邊接種邊復原封口。
5、發菌管理。將接種后的料袋搬進房中堆碼整齊,避光發菌。3-4月氣溫低于紫木耳菌絲生長的需要,此時采取保溫和加溫措施,使料溫保持26-28攝氏度。待菌絲全面吃料后,以自然溫度培養。如菌絲生長慢,可用消毒針錐子在菌絲生長部位扎些微孔,以增加氧氣。經30-45天培養后,菌絲可發滿料袋。1周后轉入出耳管理。
6、耳場準備。耳場可選擇在房前屋后、果園林地、菜地大田中,要求陰涼通風、排灌方便。如無自然遮陽條件,應建高2米的遮陽擁,擁內光線“三陽七陰”。場地選好后,依地形整地,挖寬1米-1.2米、深0.15米-0.2米、長度不限的畦,四周開好排水溝。最后全場噴灑殺蟲滅菌藥。
7、覆土栽培。將發菌完畢的料袋脫袋后排入畦中,間距2厘米。袋間隙用經已消毒的肥土填平,在料面艘蓋2厘米厚無菌肥土,蓋上薄膜保濕。5-7天后,菌絲即可長入土中,澆透水1次。數天后土面即有耳芽發生,此時應控制好溫、濕度,并加強通風。在適宜條件下,經15天,耳片即成熟,要及時采收。每潮耳采收后,停水養菌數天,再補水追肥,進行下一潮耳的管理。可連續采4潮耳,牛物效率達120%-150%。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