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利用農家庭院空閑地搭建塑料薄膜菇棚栽培平菇有著投資少、溫濕度易于控制、管理方便、效益好的優點。其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1.菇棚的搭建坐北朝南,靠西墻或東墻搭建菇棚,建棚地點地勢略高,防止積水,建棚前要對地面進行徹底清理,避免地面垃圾、雜草、污物污染棚內環境。建棚采用木立柱或水泥立柱支撐,棚頂以竹竿結構為佳,上覆薄膜并加蓋草簾遮陽。要求菇棚有一定傾斜。一般農家庭院由于衛生條件稍差,為防止雜菌和害蟲對平菇的危害,播種前3天~4天要對菇房進行殺蟲和消毒,殺蟲一般選用1%的敵敵畏噴灑棚內四周,密閉24小時然后充分通風。棚內消毒可采用硫磺(10克/立方米)熏蒸,或應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密閉24小時然后充分通風,并對棚內墻壁和立柱噴灑1%的石灰水,地面撒少量石灰粉。
2.菌種的選用春季栽培可選用中高溫型品種。選用菌種時要將有雜菌污染的菌種和脫壁老菌種淘汰,選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的留作播種用。
3.培養料的配制與播種選用棉子殼作為培養料有著栽培方便、雜菌污染率低、出菇產量高的優點,是初次種菇者的首選。棉子殼選新鮮無霉變的,配料前最好在陽光下曝曬1天~2天。其配料比例一般為:棉子殼100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生石灰1千克、多菌靈0.1千克。用手握培養料以手指縫間有水滴出現而不滴下為宜。拌料所用工具要用1%石灰水消毒。
庭院棚栽平菇一般采用塑料袋栽培方式,袋栽平菇的播種方法多為層播,袋的兩端各放一層菌種,中間放兩層菌種。播種量以干料量的20%為宜。培養料裝入的緊實度非常重要,裝得過緊氧氣不足,裝得過松水分易蒸發,菌絲與培養料接觸不緊密,菌絲吃料慢。合適的緊實度應該是用手按培養料有彈性,又按不出坑,搬動菌袋不出褶。播種后在菌袋兩端和中間接種部位用機針打若干個通氣微孔,以改善菌袋內通氣條件,加快發菌速度。在氣溫較低的季節播種。亦可在裝袋前將菌袋先行打孔。
4.發菌期管理裝袋完成后要將菌袋放入菇房或菇棚中發菌,一般成墻式擺放。發菌期不需要光,菇房要注意遮光。
平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8℃~22℃。料溫應控制在24℃~27℃。每天通風2次~3次,每次30分鐘左右。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量,高溫期可晝夜通風,低溫期夜間覆蓋草簾或紙被保溫,白天卷起見光,提高棚溫,中午通風。從發菌初期開始經常檢查菌袋濕度,發現溫度偏高要及時倒袋,將上下層菌袋調換位置,使其溫度均勻,生長一致,同時檢查淘汰有雜菌的菌袋。注意倒袋時不要折斷菌絲,以免影響菌絲正常生長。
在適宜的溫度下,一般播種后25天~30天,菌絲即可“吃透”料,菌絲由雪白轉成灰白,有黃水滲出,標志著菌絲已經達到生理成熟,開始出菇。此時應給予晝夜8℃~10℃的溫差及散射光刺激,促進出菇,管理者要撤掉部分草簾增加棚內散射光量,適度加大通風量提高晝夜溫差。
5.出菇期的管理當發菌期結束,進入出菇期后,應每天檢查菌袋,如果發現有菌蕾出現,就將菌袋口的繩解開,將袋口卷起,在棚內適當噴水,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95%。棚內繼續給予散射光,光亮以在棚內看清報上小字為宜,光線不足易產生畸形菇。溫度保持在10℃~25℃。出菇期需氧量增加,因此要加大通風量,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形成大腳菇,影響產量和品質。為了保持空氣相對濕度,每天要向地面、墻壁、空間噴水2次~3次,做到輕噴、細噴、勤噴,天旱、風大時要勤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出菇初期切記不要向菌袋、幼菇上噴水,否則原基和幼菇易腐爛、死亡,當菌蓋長到2厘米以上才能向菌袋和菇體上噴水。
在出完第1潮菇后,可將菌袋中間的薄膜去掉,按一層菌袋一層營養土(泥)的辦法重新壘成菌墻,這樣可以增加菌袋的水分和養分供應,顯著提高出菇量。營養土(泥)一般選用有機質含量比較豐富的優質菜園土或黏壤土,除去作物殘根、砂礫等,添加10%草木灰、2%的過磷酸鈣、0.5%的尿素、3%石灰粉,拌勻后噴500倍液百菌清、1500倍液敵敵畏,加薄膜密封2天后使用。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