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豆薯黑心病,也稱豆薯心黑腐病。〔病原菌學名〕PythiumirregulareBuisman,P.spinosumSaw.
〔寄主作物〕豆薯、豆類等多種作物。〔病害診斷〕只為害塊根,塊根發病,初時表面無明顯癥狀表現,剖開塊根也見部分薯肉變褐色。隨著病情發展,薯肉變色部分擴大,顏色加深,后期塊根心部薯肉變黑褐色,軟化腐爛。致病菌為不正腐霉和棘腐霉。前者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卵孢子球形,無色,卵孢子不充滿藏卵器腔;后者孢子囊球形頂生,或卵形、梭形間生。卵孢子球形,無色,單生,表面光滑。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菌絲體也可在病殘組織上營腐生生活,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由傷口或衰弱部位侵入。病菌對濕度適應范圍廣,發病主要發生在對豆薯生長不適宜溫度情況下,一般低溫不利于豆薯塊根生長和傷口愈合,發病較重。土壤濕度大有利于病害發生和病情發展。
〔防治措施〕(1)選地勢高燥地塊種植,深耕細耙做好整地,高畦或高壟栽培。(2)施足充分腐熟糞肥,適時追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及時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3)防治地下害蟲。注意農事作業不要傷根。(4)及早發現并拔除病株。收獲后做好田間清潔,深翻土壤。(5)發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56%靠山水分散顆粒劑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5%惡苗靈水劑4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噴灑植株莖基部或灌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