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病原菌學名〕PythiumspinosumSawada.P.ultimumTrow
〔寄主作物〕豆薯、蠶豆等多種豆科植物。
〔病害診斷〕主要為害塊根。塊根發病初時在表面產生黑褐色略凹陷的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后病斑逐漸擴大并向薯肉內部發展,可深入薯內約1毫米。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白色霉層。致病菌為棘腐霉和終極腐霉,前者孢子囊球形或梭形,平滑或有刺狀突起,頂生或間生,萌發時生1~3個芽管,未見游動孢子,卵孢子球形,無色,后者孢子囊球形,近球形,多間生,個別頂生或切生,卵孢子球形,無色,不充滿藏卵器。
〔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病殘體腐爛分解后卵孢子散落在土壤中存活。同時,病菌還能以菌絲在病殘組織上營腐生生活并產生孢子。病菌多由傷口侵入,條件適宜病情發展很快。病害發生和土壤溫、濕度密切相關。一般土壤低溫、多濕時,易發病。田間多雨,地面積水病勢發展。地下害蟲重發病亦重。
〔防治措施〕(1)選用早沙葛、順德沙葛等優良品種。(2)選地勢高燥,土質疏松,肥沃地塊種植,高畦或高壟栽培。(3)施足腐熟糞肥。雨季做好清溝排漬,勿使地面積水。(4)注意中耕除草,徹底防治地下害蟲。(5)發病初期及時用15%莊園樂水劑2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綠亨1號3000倍液噴淋植株莖基部或灌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