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薹梢異變
1.薹梢褐變
(1)癥狀薹梢由黃綠色變為黃褐色或深褐色,脫水皺縮成薄片狀,易腐朽,并易受霉菌侵染,失去韌性,干變者易斷碎,濕變者易腐朽,并且受霉菌侵染。
(2)原因薹梢組織生理衰老死亡,失水皺縮。高溫、高氧對褐變起促進作用,高濕會加重褐變程度。
(3)防治適時采收,嚴防收運期間高溫、風干或捂包傷熱;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貯藏前要保持足夠的二氧化碳的積累;扎緊袋口、防止漏袋,縮短給氧時敞開袋口的時間。
2.薹梢霉變
(1)癥狀薹梢變褐、潮濕,表層生長出不規則的黑絨狀斑點和白色棉絮狀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霉斑擴展連片,薹梢腐爛。
(2)原因霉菌孢子侵染薹梢表層組織,出現黑絨狀斑點,菌絲體生長發育形成棉絮狀物。霉菌分泌水解酶和毒素,造成薹梢組織解體腐爛。
(3)防治入庫前剪掉薹梢嚴重褐變、腐爛部分;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貯藏期內要保持足夠的二氧化碳積累,以抑制霉菌的生長、發育;防止漏袋、袋口松或裝量不同等因素造成的高氧環境;盡量消除風力、水流以及人手等霉菌的傳播途徑;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減少菌源。
薹苞異變
1.薹苞銹斑
(1)癥狀苞片表皮上有紅褐色不規則的小凸形斑,有中心癤點。這種苞片比正常的苞片厚而硬。
(2)原因田間生長期病斑。
(3)防治嚴格挑選,防止帶銹斑的蒜薹入庫;加強貯藏環境的管理,防止銹斑薹苞的惡變;單獨保管,提前出庫。
2.薹苞膨大
(1)癥狀蒜薹苞片由厚變薄、由鮮綠色變黃褐色,整體膨大成蒜頭狀,嚴重時苞片破裂,氣生鱗莖散開,惡變后成水爛薹苞。
(2)原因高溫、高氧加強了蒜薹呼吸作用,使生理生化過程變快。薹苞膨大是薹梗營養物質和水分向薹苞(氣生鱗莖)轉移的結果。
(3)防治適時采收,盡量縮短收運時間;挑選加工、預冷、裝袋等工作要突出個“快”字;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扎緊袋口、防止漏袋,縮短給氧時敞開袋口的時間;貯藏前期,要注意發揮二氧化碳抑制蒜薹生理活動的作用。
3.薹苞黃萎
(1)癥狀氣生鱗莖停止生長,苞片呈黃色或黃褐色。表皮由上向下逐漸形成脫水皺縮的片斑,薹苞組織黃萎死亡。
(2)原因由于蒜薹梗部和基部位已老化,對薹苞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水分的輸送、供應不足,導致薹苞褪綠變黃,停止發育,自然死亡。
(3)防治適時采收,縮短收運、挑選加工時間,防止蒜薹早期老化;不貯藏老化嚴重的蒜薹;對于輕微老化的蒜薹,在入庫前必須全部剪掉老化部分,不留后患;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貯藏前期給氧要適當,不能偏高,特別要防止漏袋,袋口太松易造成的長期的高氧環境。
4.薹苞灰死
(1)癥狀蒜薹氣生鱗莖停止發育或生長點死亡。苞片呈灰綠色或灰白色,并有從薹梢發展過來的有縱向紋脈的片狀死斑,惡變后成水煮狀。
(2)原因高溫加缺氧或在適溫下長期高二氧化碳的作用,都會造成薹苞生理生化過程的紊亂,在細胞中積累有毒物質或增加細胞透性,使細胞致死。它是一種典型的生理病害。
(3)防治嚴防捂苞傷熱的蒜薹入庫;裝量要適當,貯藏不同產地、不同質量的蒜薹,要分別確定給氧的低限指標,并確實掌握好中、后期上調時間的幅度;給氧時,氧的恢復要充分,二氧化碳的殘留量要小;要十分注意每個周期高二氧化碳積累的變化規律,防止造成高二氧化碳為害。
5.薹苞霉腐
(1)癥狀薹苞局部或大部組織壞死,長有白色棉絲狀物,嚴重時各薹苞之間連結在一起,形成白棉絮團,苞片腐爛,易從莖盤處離開薹梗。
(2)原因薹苞出現黃萎灰死或其他損傷后,霉菌侵染,并生長、發育、擴展。霉菌分泌的水解酶和毒素造成了組織細胞死亡和機體的腐爛。
(3)防治嚴格挑選加工,不讓薹苞死亡和薹梢腐爛的蒜薹入庫;創造良好的貯藏環境,保持蒜薹整體的完好和健壯;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的足夠積累來抑制霉菌的生長、發育;防止漏袋和袋口松等原因造成的高氧環境;努力減少風力、水流以及人手傳播的可能性;采取必要的消毒滅菌措施,減少菌源。
薹梗異變
1.薹梗花斑
(1)癥狀薹梗表皮下顯出黃、白、綠間色的不規則花斑,薹梗原形態沒有變化。
(2)原因田間生長期色素分解形成花斑。
(3)防治加強田間管理;認真挑選,防止帶花斑的蒜薹入庫;保持庫內的適宜低溫。
2.薹梗傷害
(1)癥狀薹梗被縱剖開使得汁液流失,水分蒸騰作用加強,很快褪變為白黃色,并且干縮,嚴重時傷口邊緣呈紅褐色,并有霉菌為害的病癥。
(2)原因采收時“劃條”,使得傷口處汁液流失,水分蒸騰嚴重,加上高溫、風干等作用,組織細胞很快死亡,造成褪綠、干縮、纖維化。
(3)防治改變“劃條”采收蒜薹的辦法,不使薹梗出現傷裂;認真挑選加工,不使“劃條”的蒜薹入庫;剪掉“劃條”部分的蒜薹;貯藏期內易脫水纖維化,應加強技術管理,并在質變前出庫。
3.薹梗糠心
(1)癥狀薹梗表面失去光澤,有不同程度的褪綠表現,或黃化表現。糠心組織明顯脫水,成白色海綿狀,手感體輕。手指按壓薹梗,易縱向裂開,折而不斷。
(2)原因主要是由于庫溫頻繁波動,薹梗水分蒸騰作用加強,造成了綠色的糠心條;而由于高溫、高氧使得薹梗呼吸加強,物質、水分轉移以及葉綠素分解,則會造成黃化的糠心條。
(3)防治挑選加工期間應避免風吹日曬,盡量縮短挑選加工和預冷時間;徹底剪掉老化部分,不留后患;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穩定;嚴格掌握給氧低限,一般不要提前給氧,特別是避免漏袋和袋口松造成的高氧環境。
4.薹梗干縮
(1)癥狀薹梗外層組織脫水,同時向梗心皺縮,病變部位由灰綠色變為灰褐色,形成干縮斷條。斷條不“擰勁”,與好的組織有明顯的界限。其特點是多條蒜薹在同一位置一起發生干縮斷條,常被白色棉絮狀物(霉菌)包圍。
(2)原因貯藏中、后期,在長期高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薹梗組織代謝反常,造成生理障礙,細胞迅速脫水死亡,導致干縮斷條。
(3)防治適時采收;避免收運期間捂苞傷熱;貯藏對二氧化碳敏感的蒜薹,在掌握給氧低限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控制二氧化碳的積累;貯藏中、后期的給氧低限的上調一定要及時、有效,給氧要充分、透徹;蒜薹把要松而不散,裝量要適宜;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穩定,減少袋內氣流水。
5.薹梗凍害
(1)癥狀薹梗整條變深綠色,硬度增加,受害部位呈墨綠色和半透明的水潤狀,嚴重者表皮附有細小冰晶。解凍后呈灰綠色條,并軟化;受凍嚴重的解凍后,呈灰綠色水煮條,然后水爛。
(2)原因環境溫度過低,致使品溫達到凍結溫度以下。蒜薹經過較長時間的凍結過程,其原生質發生不可逆損傷,細胞結構也遭傷害,引起生理反常,加上冰品的機械作用,導致細胞死亡。
(3)防治以冰點為標準點管理庫溫;根據不同貯藏期蒜薹的質量情況,恰當地調整庫溫,不使庫溫低于-10℃;加強庫內空氣環流,避免出現低溫死角,制冷設備要與庫房匹配,安裝的位置要合理,以保證庫溫的穩定和均衡。
薹基異變
1.基部老化
(1)癥狀蒜薹基部由下向上褪綠變為黃白色,纖維變硬,梗心組織明顯脫水糠心,嚴重時形成錐狀空洞。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化部位由下向上萎縮,若吸附氣流水,則成水潤狀。
(2)原因高溫、高氧促使蒜薹呼吸作用、水解作用和水分蒸騰作用增強。一方面薹基的營養物和水分向薹苞轉移,另一方面大量水分蒸騰散失,造成薹梗基部明顯脫水纖維化。
(3)防治適時采收,切勿用水浸泡;縮短收運、挑選加工時間;徹底剪掉老化部分,不留后患;保持庫內的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貯藏期內避免高氧環境。
2.鼠尾條
(1)癥狀蒜薹基部輕微脫水變灰綠色,嚴重軟條。薹梗下部逐漸變細,成蚯蚓狀,繼續惡變則成水爛條。
(2)原因蒜薹采收后在高溫、高二氧化碳(同時缺氧)的作用下,引起生理病變,并產生明顯的外部癥狀(貯前鼠尾條);另一種情況是,基于同一原因造成傷害,只是病情較輕,尚未發生外部癥狀,但抗性嚴重下降,入貯后才陸續出現外部癥狀(貯后鼠尾條)。
(3)防治嚴防蒜薹在收運期間捂包傷熱;認真挑選,防止捂包條入庫;對輕微捂包條要單貯、單管,提前出庫;保持庫內低溫和長期穩定。
3.基部長霉
(1)癥狀蒜薹基部有明顯的各種異變癥狀,其周圍有白棉絮狀物,有時并附著青綠色小絨球,嚴重者造成腐爛。
(2)原因霉菌侵染蒜薹壞死組織后,生長發育和擴展的結果。
(3)防治加強技術管理,防止蒜薹基部變異,保持其機體的完好和健壯;保持庫內適宜低溫和長期穩定;千方百計減少袋內氣流水;避免出現由于工作失誤造成的高氧環境;盡量減少風力、水流和操作者手接觸對霉菌傳播的可能性;采取必要的消毒滅菌措施,減少菌源。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