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范圍
本規程按照GB/T19630―2005《有機產品》標準規定了有機食品大蒜生產的產地環境、生產技術、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和生產檔案。
本規程適用于金鄉縣有機食品大蒜的生產。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規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
GB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9137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
GB5084農田灌溉水環境質量標準
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3、基地要求
3.1基地環境
有機大蒜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有機大蒜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干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基地的環境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
b)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
c)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
3.2基地要求
3.2.1完整性
有機基地應是完整的地塊,其間不能夾有進行常規生產的地塊,但允許存在有機轉換地塊。有機大蒜生產基地與常規地塊交界處必須有明顯標記,如河流、路渠、人為設置的隔離帶等。
3.2.2轉換期
由常規生產系統向有機大蒜生產轉換通常需要24個月的時間,其后播種的大蒜收獲后,才可作為有機大蒜。轉換期的開始時間從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之日起計算,生產者在轉換期間必須完全按照有機大蒜生產規程的要求操作。
3.2.3緩沖帶
如果有機大蒜生產區域有可能受到鄰近的常規生產區域污染的影響,則在有機大蒜和常規生產區域之間必須設置緩沖帶或物理障礙物,以防止鄰近常規地塊的禁用物質的漂移,保證有機大蒜生產地塊不受污染。隔離帶的大小以達到實際隔離效果為準,一般為8―10米。
4、生產技術
4.1種子選擇
蒜種應選擇有機大蒜種子,且具有該品種特性、個大、顏色一致、蒜瓣數適中、無蟲源、無病菌、無刀傷、無霉爛的蒜頭,單瓣重5―7克為宜。在市場上無法獲得有機種子時,允許使用常規種子,但應制定獲得有機種子的計劃。
4.2輪作換茬
有機大蒜基地應采用包括非轉基因豆科作物或綠肥在內的至少3種作物進行輪作。
4.3清潔田園
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徹底打掃、清潔基地,將病殘體全部運出基地外銷毀或深埋,以壓低病蟲基數。
4.4整地做畦
土地整平后,要深耕20―25厘米。耕翻后,適當曬垡,然后耙地,做到耙透、耙平、耙實,消滅明暗坷垃,達到上松下實。根據不同的種植方式做成平畦、高畦,平畦寬2米或4米,畦埂寬40―45厘米;高畦寬60―80厘米,溝寬20―25厘米,溝深20厘米。[pagebreak]
4.5播種
4.5.1播種時間
大蒜的適宜播期為10月1日至10月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5日至10月10日。
4.5.2播種方法
開溝播種,溝深5厘米,深淺一致,蒜瓣大頭向下,種瓣腹背連線與行向平行,覆土1―1.5厘米。
4.5.3播種密度
大蒜種植的適宜密度為:22000―26000株/畝。
4.5.4覆膜
選擇厚度為0.005―0.006毫米,寬度為200―400厘米規格的地膜。覆膜時,必須將地膜拉緊、拉平,使其緊貼地面,膜的兩側要壓緊。
4.6放苗
播種后灌水4天左右,蒜苗出土1/5至1/3時,進行放苗。可在清早用浸水的麻袋拉或用掃帚拍,連拉(或拍)2―3天。不能破膜的,用鐵鉤人工放苗。
4.7肥水管理
4.7.1施肥
4.7.1.1允許使用的肥料。允許使用有機肥、綠肥和天然礦質肥料,一般采用自制的腐熟有機肥或采用通過有機認證機構的商品有機肥,在使用自己漚制或堆制的有機肥料時,必須充分腐熟。綠肥具有固氮作用,種植綠肥可獲得較豐富的氮素來源,并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4.7.1.2肥料的無害化處理。有機肥在施用前2個月需進行無害化處理,將肥料潑水拌濕、堆積、覆蓋塑料膜,使其充分發酵腐熟。發酵期堆內溫度高達60℃以上,可有效殺滅堆肥中帶有的病蟲及雜草種子,且處理后的肥料易被大蒜吸收利用。
4.7.1.3肥料的使用。(1)施肥量:有機肥養分含量低,用量要充足,以保證有足夠的養分供給。生產有機大蒜一般畝施腐熟畜禽糞便3000―5000公斤或餅肥300―400公斤或精制有機肥400―500公斤。(必須是來自有機農業體系內的或有機農業體系外的且滿足堆肥要求、外購的必須通過有機認證機構認證或許可)(2)施足底肥:將施肥總量80%用作底肥,結合耕地將肥料均勻地混入耕作層內,以利于根系吸收。(3)巧施追肥:結合“壯苗水”、“催薹水”,沖施“壯苗肥”、“催薹肥”,一般每畝次沖施允許使用的可溶性有機肥20―30公斤。
4.7.2澆水
4.7.2.1出苗水
播種后,要適時澆水,澆水的適宜時間為播種后2―3天,并澆足澆透,以確保苗齊苗壯、易于放苗、不燒苗。
4.7.2.2越冬水
根據墑情和天氣,適時澆好越冬水。越冬水有利于沉實土壤、平移地溫,確保蒜苗安全越冬,并為早春大蒜返青提供良好的水分供應,彌補早春地溫低不能澆水的不足。正常年份,12月上中旬澆越冬水(掌握在強寒流侵襲前)。
4.7.2.3壯苗水
4月5日至10日,地溫穩定在13―15℃時,澆“壯苗水”。此時地溫尚低,要澆小水。
4.7.2.4催薹水
4月20日前后,澆“催薹水”。此時地溫已高,大蒜正值旺盛生長期,澆水量可大些。
4.7.2.5催頭水
5月上旬,拔完蒜薹后,澆“催頭水”。此時正值蒜頭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不太高的地溫,故要澆大水,澆足澆透。
4.8病蟲草害防治[pagebreak]
4.8.1農業防治
4.8.1.1合理輪作
大蒜連作會產生障礙,加劇病蟲害發生。有機大蒜生產中必須合理輪作,能夠在生態環境上改變和打亂病蟲發生的規律,減輕病蟲的發生和危害。輪作作物必須按有機生產管理。
4.8.1.2科學管理
推行深耕、增施生物有機肥、高畦栽培,營造有利于大蒜生長、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生態環境。此外,及時清除病株、雜草,清潔田園,消除病蟲害的中間寄主和侵染源。
4.8.2物理防治
可采用糖醋盆誘殺種蠅、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礦物制劑預防大蒜病害。一般于3月下旬將糖醋盆(醋、糖、水、酒按4:3:2:1的比例混合,每盆1公斤混合液)均勻分布在田間,每畝20盆;3月下旬及下雨或澆水前后,噴施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預防大蒜病害。下茬作物可利用害蟲固有的趨光、趨味性來捕殺,如利用費洛蒙性引誘劑、黑光燈捕殺害蟲,利用藍板及黃板誘殺蚜蟲等方法。利用防蟲網罩栽培可有效防治蒜蛆。
4.8.3生物防治
可采用藜蘆堿、魚藤酮等生物制劑防治蒜蛆,于4月上旬澆“壯苗水”時,用藜蘆堿100-125克/畝,兌水600-800倍灌根;用2.5%魚藤酮300~400倍液灌根。禁止使用化學農藥防治。
4.8.4雜草控制
采用限制雜草生長發育的栽培技術(如深耕、黑色地膜覆蓋等)控制雜草;使用秸稈覆蓋除草;人工除草;采用機械和電熱除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產品和化學除草劑除草。
4.9收獲
4.9.1蒜薹收獲
蒜薹頂部開始彎曲,薹苞開始變白時為采收時期,采取徒手拔薹。拔薹時間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進行,此時植株的葉鞘與蒜薹容易分離,并且葉片有韌性,不易折斷,可減少傷葉。
4.9.2蒜頭收獲
蒜頭的收獲標準為:大蒜植株的基部葉片干枯,上部葉片逐漸呈現枯黃,頂部葉片3―4片保持綠色;觀察蒜頭,蒜瓣背部已凸起,瓣與瓣之間溝紋明顯。時間一般在拔完蒜薹后15―20天。收獲時一定要用蒜秸將蒜頭蓋好,以防太陽暴曬造成蒜頭糖化;挖出蒜頭后要就地晾曬1―2天,然后剪稈、削胡、分級、晾曬、貯藏。
5、生產檔案
5.1建立生產技術檔案。
5.2記錄產地環境、生產技術、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和收獲等相關內容。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