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河北省定州市大漲村是遠近聞名的無公害蒜黃種植專業村,種植蒜黃已有30多年歷史了。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廣大菜農摸索出了采用小土暖窯生產無公害蒜黃的技術,在生產中不打農藥、不施肥,達到了無公害食品的標準。生產的無公害蒜黃以色澤艷麗,香味濃郁,鮮嫩可口,營養豐富而遠銷北京、天津、湖北、云南等10多個大中城市。2007年,該村蒜黃種植面積達33公頃,蒜窯2000個。按目前的行情計算,一個蒜窯能割6茬(從10月到下年的3月份),每茬純收益1000元,一個窯每年純收入就是6000多元,蒜黃產業已成為該村村民的“富民菜”,其生產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選擇山東蒼山大蒜,這是一個優良的地方品種,蒜頭肥大,橫徑約5~6cm,外皮白色,一般每頭7~8瓣,單頭重45g左右,蒜瓣肥大,外皮稍帶紫紅色。發芽快,葉尖金黃色,品質好,產量高,是栽植蒜黃的一個比較的理想品種。
2.挖土暖窯。蒜黃生長期短,對溫度適應范圍廣,在12~30℃條件下均能生長。因此,利用冬、春季節生產。場地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的地塊,以利于提高暖窯的溫度,減少凍害,同時當外界溫度升高時,又能很好地放風降溫。冬季或早春外界氣溫低,采用暖窖生產無公害蒜黃,具有投資小、建窯簡單、生產操作方便等優點。挖暖窯,一般高度為2~2.5m,入土深為1m,露出地面高度為1m、窯長7m、窯寬7m(栽培面積掌握在50平方米左右),在上面用木架或竹竿支好(一定固定牢固,上面要蓋土),然后鋪放玉米秸、稻草、小麥秸或破草苫等遮蓋物,最上面蓋土,厚度為40cm左右,在4個底角處各留有1個放風窗口。挖入口,寬度為40~50cm,兩側用磚壘好。栽培床土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土壤厚度為10~12cm左右,栽培的畦面要平,鋪砂或沙壤土6cm左右,粑平后栽蒜。
3.播種要點。大蒜鱗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為了打破休眠,促進發芽,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方法是剝除鱗莖的外皮、基部莖盤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水分吸收和氣體交換。于10月上中旬播種,播前應進行0~4℃的低溫處理,經低溫處理的種蒜,可提前出苗。此外:播前還要用清水浸種一晝夜,使種蒜充分吸水,加速發芽。為了提高單位面積上的產量,播種時要盡量采用密植栽培,種植時將蒜頭一個挨一個地緊密地種植于栽培畦中,蒜瓣間盡可能不留空隙。一般每平方米約用種蒜20kg左右。播種后隨即覆蓋3~4cm厚的粘土,澆1次透水,同時蓋好遮光覆蓋物。
4.畦面管理。蒜黃主要是利用大蒜鱗莖貯存的養分轉化形成鮮嫩的葉片供食用,管理的關鍵是適時適量澆水,控制好土壤濕度,促進葉片迅速生長。土壤過干葉片生長緩慢影響產品品質和產量。但在密閉條件下,如空氣、土壤濕度過大,又常易發生腐爛現象。所以,盡量減少澆水,一般是種植后澆一透水,維持較高的濕度,保證種蒜迅速出苗。以后,可根據外界氣溫、土壤濕度、蒜黃生長狀況,靈活澆水,不能使暖窯內濕度過高。每隔1~2天噴1次水,間隔1周噴1次0.1%磷酸二氫鉀或4%尿素水。生長前期,噴水量要少,后期逐漸增多。收獲前再適量澆小水1次,既保證了蒜黃的產量和質量,又可為收割后繼續生長奠定基礎。進入立冬節氣后,外界溫度明顯降低,要在栽培窯內生火爐(可自制小土爐)以提高溫度,使其保持正常的生長,當白天溫度超過20℃時要放風降溫度,防止高溫徒長。
5.適時收獲。當蒜黃高度達到35~45cm時即可收獲。一般蒜黃從栽種到割頭刀,需25天,再過20天左右可收第2刀。收割時要割齊,不要連根拔起。收割的蒜黃要扎成捆,在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白轉變為金黃。以曬黃為標準,低溫天氣少曬1天。為了搶占國慶節、元旦和春節3個市場,要根據收割期靈活確定播種期,以實現效益最佳化。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