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蒜生長到一定時期,鱗芽開始分化,葉片退化,鱗芽逐漸形成蒜瓣,退化的鱗芽外的鱗片形成了蒜瓣的外皮,這是大蒜正常生長的一般規律。
大蒜在蒜薹露出的同時,蒜薹周圍隨之長出一圈小蒜葉,5―7小葉圍著蒜薹長出。這些小葉是新蒜瓣的外皮順著蒜薹長出的一條長長的新葉,而新蒜瓣的生長點并沒有萌動。這稱為大蒜退化葉再生長現象,有的稱為二次生長現象,也稱為馬尾蒜。該現象是退化的蒜葉,在遇到外界條件刺激時,出現的再生長現象―返祖現象。不屬于“二次分化”,因為它是蒜瓣的外皮長出的葉,而新蒜瓣并沒有萌動。這種出葉現象對蒜薹產量影響較大,一般減產30―40%;對蒜頭產量影響較小,一般減產10―20%。
發生的原因:
與播期有關。北緣地區10月10日前播種的出葉率高,10月10日后播種的較輕,10月底播種的基本沒有出葉現象。
與地膜覆蓋有關。實踐證明,凡是地膜覆蓋的出葉率高,沒有覆蓋的出葉率低或沒有出葉。10月10日前播種、覆蓋地膜的,其出葉率約占98%。
與施氮肥量有關。凡底肥施尿素50公斤/畝以上或氮、磷、鉀復合肥150公斤/畝以上的出葉率高,而底肥施氮量少的出葉率低。
與品種有關。紅皮大蒜出葉率高,白皮大蒜出葉率低,早薹蒜(二水早)基本上沒有出葉現象發生(個別地塊只占2―3%)葉現象。
與氣候有關。同是紅皮大蒜,與1996年相比,同樣施肥,同期播種,同是地膜覆蓋,1996年基本上沒有出葉現象,而1997年卻普遍發生出葉現象。1997年秋、冬季較溫暖。目前的印象是暖冬是大蒜退化葉再生長的主要原因。
防止對策:
大蒜退化葉再生長現象,是復雜的諸多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有1―2種因素不存在,就有可能避免或減輕這一現象的發生。所以在栽培中應采取如下對策:
控制播期。山東地區露地栽培可于10月上旬播種,進行地膜覆蓋栽培可于10月中旬播種。一般地區可適當晚播5―7天。
配方施肥,疏松土壤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要適宜,且氮、磷、鉀肥要成比例配合。播種前,使50厘米深層的土壤疏松通透,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吸收深層土壤的磷鉀營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