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農區種植大蒜由于缺乏生產經驗,出現了影響效益的栽培障礙因子。經在田間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預防對策,供參考。
16-7月播種發芽困難,影響青蒜提早上市
大蒜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播后一周便生根發芽。6-7月播種的大蒜因高溫、干旱等不利條件及蒜瓣自身的休眠影響,發芽慢,需15-30天。克服這一障礙,要搞好種蒜處理和播后降溫保墑。具體做法是:播前15-20天選擇優質蒜頭,分瓣并依大小分級,挑選中小瓣蒜用作青蒜栽培,剝除部分蒜皮和蒜盤,浸水1-2天,撈出用河沙堆放于蔭涼通風處催芽,待大部分蒜瓣露根后播種,播種后澆透水,用稻草或麥稈覆蓋保墑防曬。也可搭1m高平棚或利用大中棚骨架,覆蓋遮陽網栽培青蒜。2大蒜植株在具4-6片葉時,出現“黃尖”現象
大蒜生長到4-6片葉時種蒜養分消耗完畢,即“退母”,而此時植株根系吸收養分不足,致使大蒜生長所需營養不足,出現葉尖發黃的現象,即“黃尖”。蒜蛆危害和土壤過濕不透氣及返堿會提早和加重“黃尖”的發生。減輕“黃尖”癥狀要在返春后加強肥水管理,退母前5-7大增施速效肥。蒜蛆可用90%敵百蟲或95%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
3大蒜蒜瓣再生葉薹
該現象在大蒜抽薹前后發生,嚴重影響蒜頭和蒜薹的品質和產量。大蒜再生葉薹主要是由反常氣溫引起的,即冬前氣溫偏高,冬季氣溫偏低,冬后返春早且氣溫偏高,此外還與品種、播期、種植密度、肥水條件、覆膜與否等因素有關,表現為:白皮蒜較紅皮蒜發生率高,早播較遲播發生嚴重,稀留苗較密留苗發生嚴重,偏施氮肥或蒜頭膨大前氮肥施用過多容易發病,蓋地膜較露地栽培發生普遍。預防再生葉薹的對策是:選擇紅皮種,嚴格掌握播期,薹頭兼用大蒜以9月份播種較佳;合理密植,以株距8cm,行距20cm,每667m2留苗4萬株左右為宜;增施磷鉀肥,忌偏施或過多施氮肥,特別是返春后,每667m2尿素應控制在20-25kg。4蒜頭畸變,包括形成皮蒜、獨頭蒜、復瓣蒜、散瓣蒜等
①由于播種過淺,種瓣發根后“跳”出土面而得不到適宜的溫濕度條件,生長后期外層蒜皮于縮并逐步向內擴展,使蒜頭形成皮蒜,失去經濟價值。大蒜播種后覆蓋2-3cm的土并適當鎮壓,可以防止形成皮蒜。
②蒜頭不分瓣長成獨頭蒜,降低了蒜頭產量。產生獨頭蒜的原因主要是蒜苗過于瘦弱,不具備分瓣的營養條件。種蒜過小、土壤貧瘠、種植過密、肥水不足、光照缺乏等都會導致植株營養生長不足,從而形成獨頭蒜。因此不要選擇過小的蒜瓣做薹頭兼用栽培的蒜種,且苗期應加強肥水管理。
③由于再生葉薹長成次一級的蒜瓣,使蒜頭形成復瓣蒜。復瓣蒜的蒜瓣很小,商品價值不大。搞好大蒜再生葉薹的預防就會避免復瓣蒜的出現。
④采收過遲或土壤漬水,蒜頭莖盤在土中腐爛,蒜瓣互相分散,成為散瓣蒜。散瓣蒜不利于采收,還降低了蒜頭的產量和品質。在蒜薹采收后②⑥天控水干田,再過5-6天后撥收蒜頭,就可避免散瓣蒜的出現。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