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之機,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大面積推廣種植優質牧草,以加快草業發展,保證畜牧業的穩定生產。紫花苜蓿作為高產優質牧草,具有營養價值高,適應性強的特點,是首選的牧草之一,熟練掌握其種植技術,對畜牧生產極其重要。其主要技術環節如下:
1、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耙細、耱平、播種層緊密,掌握好適耕期,一般黏壤土含水量在18%--20%,粉砂壤土在20%--30%時為最佳適耕期,生產中常把10--20厘米土層的土,用手捏成團土團落地立即散碎,這時作為合適的整地時刻。結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畝施農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銨10千克,或普通磷肥50千克。
2、播種
2.1種子質量。種子的純凈度和發芽率要求在80%以上。播前對種子進行清選和出芽率測定。
2.2土壤狀況。土壤墑情不好時,播前對土壤進行一次鎮壓。
2.3播種期。苜蓿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淺,不利越冬。一般以春播(四月中旬)、秋播(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為佳,夏季應雨后搶墑播種。
2.4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混播、間播幾種方法,一般條播深度一致,出苗整齊,便于田間管理。
2.5播種量與播種深度。紫花苜蓿撒播時,每畝1千克籽種,條播每畝0.75千克。最好與根瘤菌拌種后播種,苜蓿播種覆土深度不能超過3厘米,播后應輕耙或輕耱1遍。
3、田間管理
3.1除草。對播種當年的苜蓿,苗期要及時除草1--2次。
3.2耙地。在早春土壤解凍后,苜蓿開始萌生之前進行耙地,既可保墑,提高地溫,促進返青,又可以消滅早期萌芽的雜草。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發強烈,應進行耙地保墑,也可以結合耙地進行追肥。對老齡苜蓿進行深耙,切裂根頸,促進其更新。
3.3灌溉。各槎苜蓿的灌水次數和灌水量根據生長情況、氣溫高低、干旱程度等靈活掌握。在臨近刈割時不宜灌溉,刈割后再生草還不到10厘米時不宜灌溉。
3.4病蟲害防治。首先加強栽培管理,增強其抗病力;在農藥防治上,對于刺吸式口器的蚜蟲選用內吸性觸殺性殺蟲劑,咀嚼式口器的害蟲選用胃毒劑,最好采用有機磷殺蟲劑或其他高效低毒農藥,用法用量參照說明書。
4、收割
4.1適期收割。一般來說,以初花期刈割為最佳時期,這時產量高,草質也好。每年可收割2--3次。
4.2留槎高度。在利用的第一年,留槎高度以3--5厘米為好;成年苜蓿留槎高度在3厘米左右。
4.3采種。收取種子以生長第三、第四年的苜蓿較好,一年之中以頭槎籽產量最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