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不再滿足于蔬菜的數量,而對蔬菜質量,營養成分,風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苜蓿芽萊富含營養、潔凈安全、風味獨特,倍受人們青睞。在大中城市悄然興起,產品極為走俏,苜蓿芽菜是著名的堿性食品,可中和人體因食肉、谷物等引起的酸度過大現象。此外,苜蓿芽菜含多種氨基酸,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關節炎、癌、便秘等多種疾病。生食、拼盤、作三明治夾菜等風味極佳,因而在歐美國家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的時髦食品。
一、生產設施
1、生產場地:春秋季可在塑料遮陰涼棚及通風、涼爽、采光較好的室內生產,冬季可在日光溫室及有供暖設施的室內生產。
2、主體栽培架:可用木材或角鋼制作,長為1.50m,寬為0.60m,栽培架每層間距為40~50cm,視栽培場地空間高度,架子可作4~5層。
3、栽培盤:可采用標準塑料育苗盤(60cm×25cm×5cm),也可用木材或金屬材料制作,但要求盤底平整,有排水通氣孔。
二、生產方法
1、種子選擇:用于苜蓿芽菜生產的優良品種有和田苜蓿、隴東苜蓿等。
2、浸種:種子先進行淘洗,將浮在水面的癟子及雜質去掉。淘洗后的種子在20℃水溫中浸種22~24小時,此時種子相對吸水量可達135%左右。
3、基床準備與播種:采用3~5mm的泡沫塑料或珍珠巖作基床,平鋪在苗盤中。將浸泡好的種子撈出、瀝干,然后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已浸濕的基床上,每盤播種量為50克。
4、催芽及出苗后的管理:播種完備后立即進行疊盤催芽,苗盤摞疊高度不要超過1m,每摞苗盤之間留有3~5cm空間,以利通風透氣,出苗均勻,疊盤2~3天后,當芽苗已“站起”,苗高0.35cm左右時,即可結束催芽,將苗盤放置在栽培架上,視基質的濕度,每天噴水1~3次。苜蓿芽最適生長溫度為18~22℃,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播種后第2天即可發芽,4~5天后下胚軸長可達2~3cm,子葉展開,生產上,常因空氣濕度不夠或光照不充分,有時會出現種皮不脫落現象,這時可先進行噴水,待種濕軟后用梳子將種皮梳掉。
5、收獲:播種7~8天后,下胚軸已長達3.5~4cm左右,莖粗約1cm,白色,子葉已充分肥大,綠色,長圓形,長約5cm,寬2cm,此時即可收獲,將苜蓿苗連根拔起裝小盒粗包裝上市。一般生物產量為種子產量的7~8倍。小頭朝下傾斜30°,插完覆土,使頂部與地面持平或高出1~2cm。扦插后先不澆水,遇干旱可在行間開溝澆水。雨后或澆水后應及時中耕松土。苗高10cm時,摘除弱芽,選留1個壯芽作為苗干培養。
3、香椿種植
3.1香椿種植規格
香椿/小麥間作大田種植,一個種植帶寬440cm,小麥為便于灌溉采用寬畦種植,畦寬240cm,種植12行小麥;香椿帶寬200cm,香椿樹與小麥間距100cm,每行香椿樹間距200cm,每1/16公頃種植香椿75棵。小麥收獲后適宜種植大豆等矮桿作物。
3.2挖坑載植
由于香椿是多年生喬木,一次種植多年收益,大田種植宜挖樹坑,標準是1立方米,株距200cm。種植前每棵施優質農家肥10kg和標準磷肥0.12kg以上,與坑土混合后回填入坑內,然后選用3年以上樹齡的樹苗栽植,栽后澆透水。栽培香椿以秋天落葉后和春天萌芽前為宜,此時栽培蒸發量小,成活率高。
4、田間管理要點
4.1肥水管理
栽植成活后要注意結合施肥澆水,注意氮磷鉀肥的合理配比,以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有利于改善椿芽品質。每年萌芽前澆大水一次,以促早發芽,一般4月初采摘第一茬香椿,7~10天采摘一茬,連續采摘2~3茬,采后要加強水肥管理。與5月份結合澆水施一次肥,每株施尿素0.5kg、磷酸二銨1.5kg,硫酸鉀0.5kg,開溝施與20cm以下土層中。7月份再結合澆水施一次氮肥,每株施尿素1kg。
4.2整枝修剪
由于香椿是食用它的鮮嫩幼芽苗,單位面積內的枝條多,芽多才能高產,故商品菜用香椿宜進行必要的整形和修剪,以培養成枝多芽多的矮化樹型,既提高產量,又便于采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