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選地與整地
苜蓿對土壤選擇不嚴,除重粘土、低濕地、強酸強堿外,從粗砂土到輕粘土皆能生長,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于鈣質的土壤生長最好。適宜pH值6.5~7.5,鹽堿含量低于0.6%,地下水位深3米以下。
整地要求深耕、耙細、耱平、播種層緊密,掌握好適耕期。中等肥力的地塊可結合深翻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2噸,同時施磷酸二銨15~20千克、硫酸鉀5~10千克。對于兩年或多年生苜蓿,開春解凍時及時用缺口耙或釘齒耙垂直于播種方向切地1~2次,深度10厘米左右,可提高苜蓿產量。
二、播種
1.選種
苜蓿的種子應選擇適應本地區生態環境條件的高產、穩產、抗病蟲害、越冬性強的品種,北疆適宜種植紫花苜蓿,主要品種有:新疆大葉苜蓿、北疆苜蓿、新牧1號等品種。
2.播期
苜蓿從春到秋季均可播種,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淺,不利越冬。一般選擇春季4月上中旬播種。
3.播種方式
先用地埋鋪設機械將滴灌帶布設下去,滴灌帶間距90厘米,埋設深度35厘米左右,選擇小流量滴灌帶,以減少土壤的深層滲漏。然后再播種苜蓿,一般都采用機械條播,行距為30~40厘米,播深為1~2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量為1~1.5千克。播后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發芽。
4.出苗
由于滴灌帶埋設于地下35厘米處,通常地表10厘米不易濕潤,因此苜蓿出苗需輔助灌水措施,一般用漫灌或利用微噴帶灌水,達到出苗標準。
三、田間管理
1.中耕,清除雜草
每年開春期土壤表層解凍后,應及時中耕松土,促進苜蓿再生,同時清除雜草,以免影響苜蓿的正常生長及產量。危害苜蓿的主要雜草為菟絲子,目前對雜草的防治主要是通過化學除草方法,一般用2,4-D、西馬津、乙氧氟草醚等除草劑。
2.灌水
苜蓿需水的關鍵時期是在生殖器官形成、開花期和每次收割后。兩年以上的苜蓿第一次滴水應在4月中旬末下旬初,滴水量15米3/667平方米,在整個生長期內,需滴水10~12次,滴水間隔時間為7月份以前15~20天,7~8月份8~10天,9月份15~20天,每次每667平方米滴水量15~25立方米,在越冬前20天灌最后一水,滴水量15~20立方米。全生育期滴水200~250立方米。
3.施肥
開春隨著中耕松土,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5千克。每次收割苜蓿后,隨水滴施磷酸二銨20千克、硫酸鉀8千克,以達到高產的目的。
四、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有苜蓿銹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等。銹病可用代森錳鋅0.01千克/667平方米、氧化萎銹靈與百菌清混合劑0.03和0.05千克/667平方米、1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2.主要蟲害有苜蓿葉象蟲、苜蓿蚜蟲、麥稈蠅、粘蟲、蝗蟲等。苜蓿葉象蟲一般一年發生1~2代,主要危害花基部和葉肉,可用50%二嗪農每667平方米150~200克、8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100克進行防治。苜蓿蚜蟲一般一年發生20余代,常聚集在植株嫩莖、幼芽、頂端心葉和嫩葉、花器上,可采用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25%亞胺硫磷油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使用化學藥物防治后,半月內不可放牧或刈割曬制干草)。
五、收割
苜蓿的最佳收割期應在孕蕾至初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既可以獲得產量和營養價值較高的干草,而且不會影響再生草的產量。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北方地區一年可收割2~3次,每年最后一次收割應早于酷霜來臨前20~30天,苜蓿休眠越冬前根莖需貯存一定量的營養物質。苜蓿收割時,若留茬過高,營養價值高的葉層和基層葉仍留于地面,影響干草的營養價值和降低產量;留茬過低影響苜蓿的割后再生和地下器官營養物質的積累,進而影響以后各年的產量,因此,苜蓿適宜留茬高度在5~10厘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