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疾病防治
(一)疾病發生的原因
誘發中國林蛙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因,即機體,主要表現在機體營養不良,抗病能力差,對環境適應能力不強;二是外因,即環境和病原體。環境較差,病原體孳生,在機體抵抗能力比較差的情況下病原體會侵入蛙體內,誘發中國林蛙發病。因此提高機體免疫力是蛙病防治的前提,改善環境、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是蛙病防治的基礎。
1.環境
(1)水環境:決定水環境好壞的因素主要有水溫、水質、酸堿度。中國林蛙越冬、產卵及蝌蚪生長都要求在水中進行,水溫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國林蛙蝌蚪的生長發育及越冬繁殖。氣溫變化大,水溫時高時低,蝌蚪的攝食就會明顯減少,而其活動并不減少,這勢必導致蝌蚪體質下降,此時一旦病原體侵入,則會造成蝌蚪發病,大量死亡。
水質也與蝌蚪疾病發生關系密切。水質過肥,易造成水質敗壞,為病原體大量繁殖創造條件,使蝌蚪感染疾。凰^清,則為霉菌繁殖創造了條件,容易引起霉菌類疾病。
水中含有過量的磷、氮、一些重金屬離子及水體不適宜的酸堿度也常會影響蝌蚪正常生長。池底有機質過多會產生沼氣,常會引起蝌蚪大批死亡。過量的氨氮也會導致水中氣體過飽和進而引發各種蝌蚪疾病。蝌蚪對水的酸堿度比較敏感,最佳pH為6.5~7.5。
(2)陸地環境:中國林蛙一生中有70%以上的時間是在生態條件較好的陸地環境中生活,因此其養殖環境應潮濕、清潔、通風、避光、安靜。由于中國林蛙的生存環境濕度相對比較大,這種環境比較適于各種病原體生長繁殖,因此,中國林蛙養殖場地的定期消毒、定期清理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建場前要對周圍環境進行調查,謹防工業粉塵、噪聲、農藥對中國林蛙的危害。
(3)溫度:不適宜的環境溫度往往會誘發中國林蛙發病。溫度過高或過低,超出中國林蛙的適宜生存溫度,常導致中國林蛙產生不適生理反應,機體功能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也下降,此時,疾病會乘虛而入。溫度的劇烈變化也會使中國林蛙產生各種不適生理反應,進而誘發疾病。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蝌蚪疾病高發期,盛夏是幼蛙、成蛙疾病高發期。
2.病原體誘發中國林蛙發病的病原體主要有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
(1)病毒:病毒體積微小,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一般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病毒能通過濾菌器,只能在活的細胞內生長繁殖。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細胞內,至今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因此針對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預防。
(2)細菌:細菌是一類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生物,屬于原核生物,缺乏細胞器,僅有原始的細胞核,該核沒有核膜和核仁。嚴重危害中國林蛙的細菌多屬于革蘭氏陰性桿菌,在普通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
(3)真菌:真菌是有細胞壁的單細胞或多細胞體,屬于真核生物,多細胞體呈絲狀,各分支交織成團。真菌通過無性或有性生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孢子進行繁殖。對中國林蛙危害比較大的是水霉菌。
(4)寄生蟲:寄生蟲是專營寄生生活的小動物。在蝌蚪和蛙體上寄生的寄生蟲種類很多,如螞蟥、原蟲、線蟲、吸蟲等。寄生蟲消耗中國林蛙的營養,導致中國林蛙機體消瘦、體質下降,為細菌、真菌入侵提供了機會。
3.機體蝌蚪和蛙的體重、體質、年齡都和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一般剛變態的幼蛙和年齡大的種蛙發病率較高,而青壯年蛙發病率較低。蝌蚪也是一樣,個體小、營養不良的蝌蚪抵抗力差,發病率高;在高溫條件下孵化出來的蝌蚪體質先天不足,畸形比例高,容易發病。
疾 病 預 防
養殖過程中要以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積極態度對待疾病防治工作。在中國林蛙飼養過程中,人們一般很難及時發現林蛙生病,即使發現,往往已到中晚期,所以,疾病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這也為中國林蛙的健康、快速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疾病的預防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考慮,首先要增強中國林蛙自身的抵抗力,其次要控制和消滅病原體,改善生態環境。
1.增強免疫力中國林蛙飼養,除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外,最主要的是提高林蛙自身的免疫力,即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機體細胞過氧化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而抗氧化物質則能防止細胞氧化。上海豐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經多年研制,生產的FK有益微生物系列產品能使中國林蛙產生大量的抗氧化物質以及氨基酸、有機酸、多糖類、各種維生素、各種生化酶和使細胞快速分裂的促生長因子,以此提高蛙體抗氧化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中國林蛙健康、快速生長。FK有益微生物產品還能抑制、殺滅蛙體內外的病菌(有害菌),用于環境,還能改良土壤、清除環境污染。合理使用FK有益微生物產品,并配以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餌料投喂,能使林蛙快速生長,多數中國林蛙當年即能達到性成熟,春天產卵,當年就能達到商品蛙的規格,使養殖周期大大縮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品種多樣、營養豐富、清潔衛生的餌料多年來,在中國林蛙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往往采用單一餌料喂養,餌料營養成分單一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餌料缺少變化、營養不全,常常會導致中國林蛙厭食、機體消瘦、抵抗力下降,進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飼養中國林蛙的整個過程中,必須注意到餌料的全面性和多樣化。
餌料中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或某種營養元素供給不足,對中國林蛙的生長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蛋白質供給不足時,中國林蛙的生長率降低,甚至停止生長,繁殖率、受精率和胚胎的正常發育等也會受到影響。蛋白質缺乏還會減少抗體和免疫細胞的形成,阻礙抗氧化物質的生成,導致抗病能力下降。但是過多的蛋白質將會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發生因體內蛋白質代謝障礙而引起的尿酸鹽沉積,損害健康,導致中國林蛙生長遲緩。
糖類是蛙類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如供給不足時,會迫使蛙將體內的蛋白質轉化為能量,引起體重下降。
鈣、磷、鈉、氯、鐵、鋅等礦物質是中國林蛙維持正常生理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鈣、磷是組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骨骼中所含的鈣占全身總鈣量的90%以上,所含的磷占全身總磷量的75%~85%)。鈉和氯是形成胃酸的原料,并能促進消化酶的活動,有利于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如果鈉、氯不足,會引起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身體消瘦,阻礙中國林蛙的生長發育。
維生素的生理功能很大,維生素缺乏會造成中國林蛙新陳代謝紊亂、生長發育停滯、抗病能力下降,從而發生各種疾病,嚴重時造成死亡。如缺乏維生素A,蛙會發生眼盲、腐皮病等;缺乏B族維生素,往往造成中國林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缺乏維生素D,則會導致鈣和磷不能被充分吸收,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缺乏維生素E則會使中國林蛙的繁殖率及卵的孵化率下降。
投喂的餌料除了要有豐富的營養外,還要注意餌料不能發霉、變質、腐敗。沒有吃完的殘餌要及時清除,以免霉爛。變質、發霉的餌料帶有不少病原體和有毒物質,常會干擾和破壞中國林蛙正常的新陳代謝,并引發各種疾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