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1 作者:佚名 來源:東方網
最近,不少蝦塘已進入捕撈季。作為上海金山漕涇鎮水庫村的養蝦戶,56歲的劉德忠最近更忙了,他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幾天,蝦的塘邊價在每斤30多元,我家45畝蝦塘的年產值能有100萬元,今年凈賺50萬元肯定沒問題!”
眼下,作為上海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漕涇鎮水庫村不僅面貌煥然一新,還培育引進了一連串與“水”相關的產業項目,讓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新盼頭。
不過,在水庫村周邊,還有一個個缺乏特色資源和亮點的純農鄉村,它們能否在鄉村振興中實現“產業興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漕涇鎮黨委這兩年積極開展“黨建+農民增收”專項行動,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中的發展優勢,讓當地農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
示范村的一串“水經濟”
過去10多年,老劉主要是單打獨斗,但如今,在村黨總支的引導下,他組建起了一個合作社,帶領其他村民一起養蝦,統一蝦苗、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大大降低了養蝦風險,明顯提高了畝均產出。
“今年底,村里還將對所有蝦塘啟動新一輪升級改造,引入循環水處理裝置,并推進綠色食品認證,幫助村民進一步提升這個產業的競爭力!彼畮齑宕逦瘯魅沃芾^光告訴記者,水庫村水資源密布,全村有40條河道,水面率接近40%,而且,村里河道的水質非常好,有的甚至達到了三類水。所以,村里接下來將圍繞這一特點,努力培育一系列與“水”相關的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據透露,水庫村還引入了一個“生態烏鱧提質蓄養”項目。該項目占地30多畝,未來申城市民吃到的酸菜魚這道菜所用黑魚有80%將先在這里蓄養,再發往各飯店和餐飲單位。這一項目探索了“公司+生產基地+合作社+養殖戶”的復合經營模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可以獲得8—10%的利潤分紅。
不僅如此,村里還引入了一個水處理項目,將在300畝魚塘種植水草改善水質,并建立魚蝦蟹同水草的共養生態,培育可體驗、可觀賞、可觸碰的一二三產融合的新興產業。
眼下,隨著市級水利專項工程的實施,水庫村的水景越來越美了,醞釀中的水上游線也受到了眾多體驗者的好評。于是,許多投資者也把目光投向了這里。比如一家文旅公司意向投入3億元,通過民宿、文創等項目,營造一種村里的理想生活模式,吸引市民來觀光、度假、消費。另一個“人人一畝田”項目,則將發展有機生態智慧農業,以生產帶旅游,屆時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將入股其中,共享“產業興旺”的紅利。
純農村莊的“產業可能”
水庫村好歹有“水”的特色,而其他純農地區的村子只有農田,如何幫助農民增收、實現“產業興旺”?
護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告訴記者,為了改變以前的粗放式經營模式,村里不僅推薦老楊參加了農業技能培訓,考出了農機手證書,還出資扶持家庭農場參加了農業保險。去年,老楊申請購買一臺中型拖拉機,在降低自己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能通過為其他村民提供農機服務獲得一筆收入。
據了解,護塘村已培育出5戶家庭農場,目前一方面推動他們積極參加綠色認證,另一方面與區域化黨建結對單位接洽,爭取成為高檔酒店的優質稻米供應基地,讓村里綠色產品獲得更高附加值。與此同時,村里聚焦3000畝的防護林,將探索蘑菇種植等林下經濟,并成立合作社發展幾個精品農業項目,為這個純農村莊培育更多的“產業可能”。
水庫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產業項目也一個個落戶進來,這給一路之隔的阮巷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胡興鋒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這兩年,村里立足農業基礎,培育出了8個農業合作社,鼓勵村民發展了菊花、桑葚、櫻桃、水果玉米等精致農業項目,其中玉米、西瓜等成為十分搶手的產品。
“未來,我們也可以接受水庫村的輻射帶動,提供鄉村旅游業的一系列配套服務。”胡興鋒展望道,未來,如果水庫村的游客人次達到一定規模,阮巷村也可以打造一批民宿、農家樂等項目,更好地滿足市民游客吃、喝、游、購、娛的需求;而且,阮巷村還有一個600年歷史的阮巷老街,今后也可以和水庫村進行錯位發展,并形成一條聯動游線。
全鎮10多個村“抱團”增收
除了各自謀求出路,漕涇鎮還引導10多個村“抱團”發展,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保值、增值。
“去年,我們村對外投資的一個項目,獲得了37.5萬元的回報,村民按農齡進行分紅,一戶可以分到600—1200元!弊o塘村黨總支書記沈銀歡介紹說,這是區域化黨建中的一個項目,由鎮里搭建平臺,吸引了全鎮11個村參加進來,“抱團”投資上;^的公共管道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400萬元,今后每年可獲得8%左右的回報,讓各村的集體經濟獲得了穩定長效的增長。
不僅如此,通過區域化黨建平臺的牽線搭橋,建行金山支行還積極開發金融產品,支持金山區的鄉村振興。
村集體經濟獲得增長,村民福利也好起來。比如護塘村,為了降低村民看病的負擔,對村民自付醫療費的部分給予10%補貼,去年一年全村就補貼了39萬多元。
相關標簽:上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