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1 作者:佚名 來源:云南日報
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貧困群眾產業增收,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培育起橡膠、茶葉、甘蔗、畜牧、文化旅游為主導產業,蜂蜜、咖啡、米蕎等為特色產業的“5+X”產業發展體系。為解決群眾素質型貧困難題,補齊產業發展中的科技人才短板,西盟依托掛鉤幫扶單位的技術力量,集聚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提升農業生產技術的支撐能力,讓綠色產業成為農民脫貧的“助推器”。
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全村3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29戶是因為技術缺乏致貧。近年來,為群眾增收脫貧引進的生豬、肉牛、青貯玉米種植、甘蔗種植等產業項目,讓許多農戶都感到了“技”不從心。
巖辦是班母村七組村民小組長,家里好幾代人都有養牛的經歷。2017年,一個存欄超過600頭的“云嶺牛繁育基地”在村口建了起來,他看到了養殖肉牛的機遇,帶頭加入到肉牛產業中來。他拿出8萬元積蓄搭建起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牛圈,把家里原來放養的8頭肉牛關進牛圈,開始了養牛致富路。牛場雖然建起了,但是由于缺乏圈養肉牛管理技術和經驗,巖辦養牛不但沒增收,當年還虧了1萬多元,這讓巖辦犯起了愁。
像巖辦這樣的群眾引起了班母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注意。省農業農村廳肉牛養殖專家趙剛主動來到巖辦的肉牛養殖場進行指導,從肉牛挑選、疫病防控、場舍管理、全株青貯玉米種植和制作、肉牛育肥與市場把握等環節進行了全面指導。有了技術和政策支持,巖辦逐漸有了先進的肉牛養殖理念,肉牛養殖的效益逐步顯現,很快實現扭虧為盈。
“在我學到的這些技術中,最重要的就是牛的治病防控和精料營養搭配,我要把學到的這些關鍵技術教給大家。”他積極帶動周邊群眾一起致富,目前,有1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牛場務工實現增收,對本組及周邊缺少勞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上門收購青貯玉米。如今像巖辦一樣,通過農業技術專家指導,不少農民學到了技術,產業增收有了保障。
自2015年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西盟縣農科局掛鉤幫扶班母村以來,在班母村建立了甘蔗、肉牛養殖、全膜覆蓋、中蜂養殖及綠色高效茶園等示范基地,把生產技術送到了田間地頭,成為農民致富的好幫手,讓群眾享受到了農業科技帶來的紅利,實現“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效益。
西盟縣針對云嶺牛的肉牛養殖、中華蜂養殖以及茶葉、甘蔗、青貯玉米的種植等,推廣了6項新技術,同時解決了30多個貧困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勐梭鎮班母村通過科學技術的注入,培養出了一批鄉土人才,使其成為產業發展的致富帶頭人,本地的技術行家里手在西盟遍地開花,有效支撐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