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5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只要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噴涌而出,不僅方便還很干凈!”11日,看著白花花的自來水從水龍頭涌出,重慶奉節吐祥鎮響水村村民錢永青樂得合不攏嘴,“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去跳水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奉節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精準扶貧的戰略決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全面推進全縣水利扶貧工作,積極探索“以水解貧”途徑,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等民生工程,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度提升。
飲水工程破解用水難題
“現在吃水可方便了,水管直接接到屋里頭,水池還有專人管護定期消毒,盼了這么久終于吃上了健康水。”說起這用水啊,鶴峰鄉五祖村1社村民們滿心歡喜。
一直以來,五祖村1社的村民們都是靠天賞水,人畜飲水困難,莊稼也是望天收,水曾經是這里120余戶村民的“渴”望。為此,該鄉多次召集村干部、1社村民代表討論研究對策,帶領鄉水管站工作人員實地勘測建造蓄水池適宜地,最終確定利用2018年度第一批飲水扶貧項目修建黃家坡、獅子包供水工程。
“該供水工程總投資43余萬元,從觀斗村龍王大溝抽水進行蓄水,蓄水量可達800立方米。”該村村支書說,目前,管網已全部入戶,村民們終于用上方便的自來水。
有了水,村民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結合地理條件的實際種水果、種蔬菜、搞養殖;買了全自動洗衣機、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換上沖水馬桶……生活越來越好。
鶴峰鄉五祖村只是水利扶貧解決群眾用水難的一個縮影。一年來,奉節縣累計投入資金3.22億元,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791處、分散式供水1724處,覆蓋376個行政村(社區),解決了95643戶飲水問題戶。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奉節縣群眾飲水安全質量得到極大提高,然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人口居住分散、缺乏骨干水源保障等問題,致使奉節縣部分地區群眾飲水安全仍然未能得到穩定解決。
為此,奉節縣按照“戶脫貧、村銷號、縣摘帽”的工作目標,緊緊圍繞“精準識別、項目到戶、管護措施、應急保障”四個方面實現全覆蓋。
“我們以公安戶口為依據,逐鎮逐村逐戶摸清安全飲水現狀,建立飲水安全檔案,確保全縣所有貧困戶、非貧困戶安全飲水情況清、問題明。”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并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精準“加數”,按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通過新建項目、規劃水源工程、配套供水管網,確保所有項目到戶全覆蓋。
興修水利浸潤群眾心田
“山坪塘整治加固了,糧食收成也有保障了。”談及山坪塘整治帶來的好處,羊市鎮樓門村村民羅忠剛不由得豎起大拇指。
山坪塘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量多、分布廣,在整個水利設施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淤積堵塞,將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為此,該鎮在山坪塘整治工程上下足功夫,嚴把技術關、質量關、監管關、評定關“四關卡”,傾情揮寫“水”文章。“我們投入數百萬元對全鎮大大小小39口山坪塘進行了整治,灌溉面積達9000畝。”羊市鎮負責人說,群眾生產生活得到保障。
水利設施“最后一公里”不暢通,直接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群眾穩定增收和精準扶貧成效。奉節縣立足扶貧工作實際,開出“良方”,給出對策,不僅讓貧困人口嘗到水利扶貧的甜頭,還能依靠水利工程發展農業生產,真正享受水利扶貧的紅利,邁上依靠水利發展的脫貧致富路。
“我們重點實施骨干水源、戶戶通和水廠升級改造‘三大工程’,讓骨干水源工程與毛細血管協調配套,再現夔州水利新風采,讓民生水利浸潤在貧困地區,流進千家萬戶。”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一年來,奉節縣已開建的草坪河水庫、尖山小型水庫將陸續建成,整治安坪鎮茨竹山坪塘等55座大型山坪塘,共計新增和恢復蓄水2600萬立方米,基本確保了全縣29個鄉鎮,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口蓄水1萬立方米以上骨干水源,極大地提高了供水保障率。通過實施戶戶通工程,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采用集中式供水與分散式供水工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實現安全飲水“戶戶通”。目前全縣農村管網入戶率已達到99%,切實提高了群眾用水方便程度;持續實施水廠改造升級工程。其中新建和改造升級集鎮水廠10座,并將供水水質從9項指標提升至了42項,基本形成“同水質、同管理、同服務”城鄉供水格局,進一步提升群眾用水水質。
創新管護發揮最大效益
天晴一把刀,下雨一泡糟。雨來山水遍地流,雨停用水就發愁。雨天吃檐水,雪天吃雪水,晴天吃遠水。半夜起來去找水,太陽出山還不得回……這是多年前流傳在平安鄉的一些順口溜。
平安鄉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吃水靠天、消水靠洞”,群眾吃水用水難。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該鄉也乘著這“東風”為群眾修建飲水池,逐步解決水的難題。
“有了水池,就要做好后期管護,讓這些設施設備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村支書夏光國說。于是,在經過村民推薦、集體表決、村支“兩委”審定后,茨竹村供水管護協會正式成立,按全村水池供區組建管護分會,讓全體受益戶成為會員,并推薦選舉管理員,共同節約用水,保護供水設施,投工投勞投資維修供水設施。
協會成立后,村民夏光燕從此也就多了一個新“官職”——供水協會會長,并和另外7名管理員一起,負責供水設施的運行、調度、管理和維護。在集中供水協會管理員們的“精心呵護”下,村里的集中供水設施管理進一步規范,更在各自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著自己職能,保障著群眾的飲水用水安全。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了,才能用得起、長受益。”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不斷提高飲水安全工程的使用效益,自2015年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奉節縣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管護,為各鄉鎮供水工程提供專業管護和大型維修技術服務,以村為單位落實管護人員,具體負責村內飲水工程日常管理;以獎代補形式落實每個村5000元的飲水工程運行管護經費,確保水利工程有人管理、有錢維護。為確保出現極端天氣或水源枯竭時群眾能正常飲水,奉節縣還對高寒地區集鎮水廠的供水主管網能深挖填埋的進行深挖填埋,對不能填埋的運用保溫材料進行包裹,對用水戶在冷凍天氣供水設施加強管護指導等。
保飲水、助灌溉、重管護……這一條條舉措背后,是奉節縣實施水利扶貧的“精準滴灌”,不僅啃下了缺水少水這塊制約貧困發展的“硬骨頭”,更在穩步推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脫貧等中發揮了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