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7-17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提起重慶市武隆區,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世界級”的旅游勝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由于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守著大小河流的武隆卻常年鬧水荒。
水利成為武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2014年底,武隆識別市級貧困村75個,識別貧困人口15909戶55449人,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215元。
為打破這一瓶頸,在水利部新一輪的定點幫扶下,武隆區大興水利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為脫貧攻堅工作發揮了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
農民飲水不再愁
“自從修了這水廠以后,我就不用拿著水桶去山里溶洞找水了!毕膳芥偯餍谴宕迕駞紊鷤惛嬖V記者。如今,核桃水廠擔負著桃園村、明星村、白果村以及芙蓉街道三坪、青吉、柏楊等兩個鎮(街道)6個村1.3萬人、1.8萬牲畜的飲水需求。
武隆區水利局水利科科長肖河介紹,核桃水廠于2014年開工建設,2015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供水規模達5000噸/日。
“有雨遍坡流,無雨水無蹤。”由于武隆區喀斯特地貌顯著,工程性缺水嚴重,群眾飲水、用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把他們從找水、挑水的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從事其他產業,成了擺脫貧困的首要之舉。從2016年開始,水利部新一輪定點幫扶武隆區,精準地把著力點放在強化水利基礎、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上,累計投入資金7.6億元支持水利項目建設。
在水利部的幫扶下,武隆區累計投入3.71億元,新建或改建場(集)鎮供水工程12處,建設蓄水池1924個,鞏固提升24.23萬人的飲水安全,貧困村自來水入戶率達100%。其中,2018年羊角場鎮搬遷新址供水工程基本完工,新開工火爐場鎮、后坪鄉場鎮等4座水廠,建設小型集中及分散式蓄水池1350個,啟動了城區江南水廠前期工作,完成投資1.5億元。累計投入3.93億元,11座小型水庫列入建設規劃,其中3座小型水庫完工,在建小型水庫4座,其余4座前期工作已完成。據了解,11座水庫建成后將新增蓄水能力1656萬立方米,年新增供水量2256萬立方米,解決10個鄉鎮43個村9.56萬人、4.52萬畝農作物的生活生產用水問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水利基礎支撐。
扶持產業結碩果
核桃水廠、核桃水庫建起來后,仙女山鎮明星村很多村民都開起了農家樂,呂生倫也是其中之一,現在他一年的收入也翻了一番,達到七八萬元。
3年來,水利部幫扶武隆區開展家政、特色高山蔬菜種植等技能培訓211人次,通過培訓,貧困戶學到了一門致富技能,紛紛返鄉搞產業。有的貧困家庭發展蔬菜、瓜果種植,有的貧困家庭發展豬、牛、羊等牲畜養殖,結束了長期在外務工的生活。
雙河鎮蕎子村平均海拔1200多米,蓄引提水能力極低!白詮男蘖诵钏睾,10多畝菜地用水再也不發愁了!”蕎子村村民肖天華告訴記者,解決了用水的難題,沒了后顧之憂的村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大增,“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生活條件也逐步改善。
作為雙河鎮木根村高山無公害蔬菜種植大戶,王合興介紹,他2008年到武隆經營蔬菜種植,由于喀斯特地貌顯著,缺水嚴重。后來,在水利部幫扶下,武隆修建起蓄水池和輸水管道,解決了14個高山無公害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的農田灌溉問題。如今,他創辦了重慶渝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營著4800多畝地,一年營業額達到三四千萬元,而生產的蓮花白、番茄、黃瓜等無公害蔬菜不僅暢銷重慶的蔬菜批發市場,而且遠銷全國各地,還能為到武隆旅游的游客提供采摘體驗。
在水利部的強力幫扶下,武隆縣脫貧致富的步伐越走越快。2018年,全區減貧660戶2049人,未脫貧人口減少到979戶2910人,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1.24%下降至0.78%,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991元。
旅游發展再提速
細雨迷蒙中,風景優美的大河溝水庫,湖面波光粼粼,岸邊的樹木郁郁蔥蔥。為破解水利對武隆旅游發展的制約,武隆區水利部門把解決旅游區的供水問題作為重點工作。
水利部黃河水利水電開發總公司專家孫曉英在武隆掛職期間,擔任大河溝水庫工程技術負責人。他介紹,大河溝水庫工程系《西南五省重點水源工程近期建設規劃》項目之一,位于仙女山鎮石梁子村,是一座以城鎮供水為主、兼顧周邊旅游開發等綜合性利用的小型水利工程。據了解,水庫計劃2019年7月全面完工,年底前完成竣工技術預驗收投入試運行。水庫建成后,年新增供水量173萬立方米,將解決仙女山鎮4個村6300人及度假區旅游高峰期20萬人次的用水問題。
肖河介紹,核桃水廠投入使用后,能夠滿足天坑寨子景區、龍水峽地縫景區和印象武隆景區等日均7000游客的供水需求,還能解決200多家農家樂的用水難題。大河溝水庫的建成,助推了仙女山鎮沿線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等多樣化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5000余人創業就業。
山清水秀的地理環境、奇秀險絕的自然奇觀是武隆長足發展的“敲門磚”。解除了水利對旅游業的瓶頸制約,武隆旅游產業鏈隨之延伸拉長,旅游地產、餐飲業等行業風生水起!叭ツ,武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1.6億元,增長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增長10.7%,這些成績都得益于水利部的精準滴灌幫扶!蔽渎^副區長鄧勛發說。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