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1 作者:佚名 來源:云南日報
森林覆蓋率高達80%,年平均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8800元……宜良縣狗街鎮小哨社區,這個云南省第一家以野生菌為特色的生態旅游村,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積極發展林下經濟,保護利用生態資源,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愛林護林 干巴菌成亮麗名片
過去,小哨社區時有野火、砍伐樹木的情況發生。為改變這種狀況,多年來,在狗街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小哨社區十分注重森林防火和森林植被保護,社區書記親自帶領護林防火巡邏隊伍進行巡查,并根據巡查情況進行防火護林難點分析,制定預防對策。
制定嚴格的村規民約,防火護林從難到易。對野外用火、砍伐樹木等,實行“零容忍”的懲罰制度。把《野外取火用火防火的相關規定》寫入村規民約,提倡護林防火,人人有責。一旦發現野外火源,村民要設法在第一時間向村兩委報告,接到火警要在最快時間內號召廣大群眾趕赴現場撲火。村民野外用火發生火災損失的,除應賠償由此帶來的一切經濟損失外,還將視情節輕重追究相關責任。凡擅自盜伐集體和個人林木者,視其情節輕重,罰被盜伐林木價值的2至5倍;夜間盜伐林木者,加倍處罰。慢慢地,村民們嚴格遵守村規民約,主動愛林護林的氛圍日益濃厚。近4年來,轄區內未發生一起火情。
由于森林植被保護得好,海拔適宜,土地資源肥沃,水質較好,小哨社區干巴菌口感、品質較好,產量大,是全省最大的干巴菌產地,去年產量達11噸多。干巴菌已成為小哨社區的一張亮麗名片,深受各地游客青睞。
“包山拾菌” “產改”走出新路
雨后,林草芳香,菌丫破土。“包山拾菌”的村民劉自明知道干巴菌又要長大了,朝著有些濕滑的新村山坡走去。劉自明已“包山拾菌”20多年,包山費從最初的每年幾千元到如今的20多萬元。目前,他包山面積達500畝,還開辦起農家樂。
小哨是一個彝漢混居的社區,耕地面積只有2112畝,群眾世代以種玉米、養牲口為主要收入來源,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村。1994年,為了讓“沉睡山林”變成村民的“搖錢山林”,小哨社區開始實行“包山拾菌”的辦法。近年來隨著干巴菌價格的不斷上漲,包山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然而在承包中,存在爭議山林資源長期擱置、違規承包山林經營權等情況,難以保證村集體和村民的收益。2017年,宜良縣狗街鎮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以小哨為典型,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改”新路子。
狗街鎮以“引”為方式、以“導”為方向,幫助小哨社區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按照“四議兩公開”原則,組織村民就“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問題開展“一事一議”。通過充分討論、民主商議后,小哨社區以大狗黑底村、上白水田村、黃泥田村小組集體經濟遺留問題為突破口,把長期擱置的爭議山林資源進行“重新洗牌”、違規的山林承包經營權收回集體,并將山林承包經營權重新出售。黃泥田村小組收回北坡山集體山林承包經營權后向社會公開招標,最終以每年45900元的租金出租,僅一年就為村集體獲利13770元。
“過去包山千畝要請30人來看山護林,現在一個人都不用請。”這是“產改”帶來的最大效應,保護山林成了村民的自覺自愿行為。
“小哨社區一共384戶1400多人,是靠山吃山的典型,每年6月至10月是‘包山拾菌’的日子,2萬多畝產菌的集體山林承包出去,去年就獲得承包款420多萬元,按村集體規定,除20%留村集體外,都分紅給了村民。”小哨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張漢武說。因參股而得實惠的大狗黑底村村民路樹充,最近每天都十分忙碌,一是到山林巡視菌窩,二是當好護林員。他笑著說:“去年得到分紅5000多元。今年菌子季節來了,我要好好保護山林,爭取多分紅。”
以節搭臺 發展鄉村旅游
今年的火把節也是小哨社區第十屆干巴菌節,人潮擁擠,比往年更甚。在干巴菌義賣現場,一朵250克“干巴菌王”賣出了2.2萬元。
“以節引路,以節會友”,小哨社區已成功舉辦了16屆彝族火把節和10屆干巴菌節。以舉辦“干巴菌節”為載體,小哨社區干巴菌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前來觀光品菌。
“以節搭臺,搞好生態民俗特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狗街鎮黨委書記郭晉林說。
據社區會計李晏平介紹,小哨生態旅游的特色是“山上有林子,山中有菌子,山間有塘子,山溝有谷子,村中有游子”,“春賞花、夏拾菌、秋嘗果、冬吃殺豬飯”,一年四季均有不同體驗。
近年來,小哨社區著力謀劃和實施“滇中菌王,彝鄉氧吧”的鄉村旅游發展目標,通過依山就勢的村寨規劃,大力推進生態民俗特色旅游建設,以農帶旅、以旅興農。目前,小哨生態村建有游客服務中心、歡樂廣場、篝火廣場、停車場、公廁等旅游配套設施,27戶接待農戶、農家飯,可供3000人就餐,并提供60個床位住宿,8個自然村山上均有各類菌子供游客采摘。
在社區的打造下,游客中心還建有村文藝演出隊伍,邀請專業舞蹈老師排練《小哨美景》《大家一起跳》等60多個特色演出節目為游客表演。
同時,積極引導群眾種植“四季桃子”,300畝冬桃基地讓小哨社區成為了一年四季均有成熟桃子的地區。這兩天小哨除了干巴菌受歡迎,當地水蜜桃也被過往游客搶購。
據不完全統計,小哨地區的干巴菌市場交易價每斤均高于其他地區200元至300元。自2003年,小哨生態村年平均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850余萬元;2003年至2019年,小哨人均年純收入從2400元增至18800余元。
目前,狗街鎮在成功開發以小哨野生菌為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休閑旅游項目的基礎上,建成小哨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社區還著力打造2萬畝林下經濟、干巴菌示范片區。
山綠了,菌好了,村民富了,鄉村旅游也發展起來了。小哨名聲遠播,還得到各級政府的一致肯定。2017年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近3年來,昆明市只有兩家獲此殊榮。今年干巴菌節上,小哨社區又獲殊榮,被宜良縣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本報記者 熊明
相關標簽:宜良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