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3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8月20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水利局河長制信息化建設平臺,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應用微機上的專用軟件查看鎮村河長巡河反饋的圖片文字資料。
近年來,銅梁區在發展現代高效益高品質農業和推行河長制工作中,積極引進應用智慧型智能化現代新技術,在防災減災、河長制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602名河長用上巡河記錄儀
“有了這套智慧水利系統,我們就可以把河長發送到平臺的信息分類處理后反饋到相關責任單位,這些單位就會按照區河長辦的要求,及時整改處理問題。”區水利局水生態建設與河長制工作科負責人李軍說,這套智慧系統能督促河長親力親為,深入第一線發現問題,同時,有利于在線監管在線督查在線整改,并節省人工和時間。
筆者在區水利局采訪時了解到,區里的平臺接入了市水利部門的總平臺端口,再從區平臺的電腦端和手機端,接入河長手機專用軟件末端端口,河長在巡河中可以及時把發現的問題通過圖片和文字傳輸到區里的平臺上。
據了解,目前,全區18名區級河長、234名鎮級河長、350名村級河長都在手機上安裝了巡河報告軟件,從去年4月開通這個軟件以來,已接到報告的問題千余件,目前處理率達到98.3%,有效地提升了巡河的時效和質量,保護了江河湖庫水生態環境。
與此同時,銅梁區水利部門還建起了智慧水務平臺,將物聯網、互聯網、通訊網、云計算、商業智能、終端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水務進行深度融合,提高了供水企業的水務管理水平和水務對社會公眾的服務水平。
“千里眼”成為河流水庫安全“衛士”
在銅梁水利局,建有防汛抗旱智慧應急指揮中心。
當天上午,區水利局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正在微機屏幕上觀察河庫的水情。
筆者看到,在中心室里,既有連接市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屏幕系統,也有接收區內河庫的專用電腦處理系統。工作人員打開電腦,全區的每一條河流、水庫的水情、水文情況一目了然。
“有了水情自動監控器智能終端設備,就能更及時發現江河水庫發生的情況,有利于及時處理問題,防患于未然。”李軍說,目前,全區兩江三河108座水庫都安上了監控設施,24小時監控可及時發現水情和人為發生的事件,有利于快速處理突發水利事件的發生,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中,利用提升防汛抗災綜合處置能力,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有了這套智能化設備,全區的水情變化情況都能準確掌握。比如在夏秋季,一旦降雨超過警戒值,系統還會迅速報警,并將自動采集到的水位、雨量等數據,快速處理后傳送到局里的信息中心,便于及時處理突發水情,做到安全度汛。”該負責人說,這套設施不單是監控水情,人為毀損水利設施和污染水質的行為也難逃監控設施的“火眼金睛”,這相當于為河庫配置了不離崗的安全“衛士”。
物聯網進大棚 水分把控隨心所欲
在土橋鎮新陸有機蔬菜基地,物聯網技術的運用把水分管理達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
在一個個智慧化大棚里,處處藏著“黑科技”,大棚四周采用的是升降式地膜,里面安置著水空調、排風扇、滴灌和噴灌系統等設施。
“這些設施全部‘聽從’棚內控制箱發出的指令。”該基地技術人員介紹說,大棚里的溫、光、水、肥分別由相應的設施負責調控,當哪一項指標需要調整時,中心控制柜會自動分析接收的數據,并將發出的指令反饋到設備終端,設備終端會自動啟動排濕、降溫、散熱、噴水、升溫等有關功能,調整到作物生長的最佳環境。
“以噴灌龍頭為例,當濕度監測儀發現土壤缺乏水分時,會把指令發送到中心控制室的相關設施上,中心控制室會通過自動分析后,再把供水的信息反饋到龍頭,龍頭自動打開噴嘴噴出水霧,完成定量的供水后又自動關閉。”該技術員說。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