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9-03 作者:佚名 來源:中新網湖北
9月初,位于湖北省秭歸縣西北邊境的屈原鎮北峰村,山風里已有了絲絲寒意。仰望五指山巍峨挺立,遠觀大老嶺莽莽蒼蒼,北峰村就像是被溫柔摟在巨人懷抱里的嬰孩,純凈而秀美。
沿著硬化的盤山公路一路向上,道路兩旁不時有規模種植的大片蔬菜,大紅西紅柿、青線椒、蕪湖椒、水果黃瓜等交替出現。“這些蔬菜都是當地種植大戶李盛峰家的。”北峰村駐村第一書記姜華介紹,正說著,我們就在一片蕪湖椒田的公路旁遇見了李盛峰。
鄭家裕 攝
“今天準備采摘一車辣椒和西紅柿,這兩天武漢的白沙洲市場行情不錯。”李盛峰一邊將蕪湖椒裝箱上車,一邊向大家介紹采摘的標準,要果色翠綠,沒有蟲眼,長度達到10厘米以上規格的果實才能裝箱。1畝地大約能產5000公斤左右,收入近萬元。
李盛峰的蔬菜種植事業始于2016年,到目前已發展為西紅柿30多畝,辣椒30多畝,水果黃瓜、甜玉米和四季豆20畝,總計80余畝。“說了你們可能不信,這里頭沒有我一分地,全都是每年每畝300元租來的。”李盛峰笑著說。
鄭家裕 攝
創業之路并不一帆風順。2016年,他投資10多萬種植了30多畝西紅柿,沒想到剛開始就遭遇了事業“滑鐵盧”。滿懷信心種下秧苗,到了收獲時果實卻出現了質量問題,裂果、潰瘍、腐爛,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拉了一車去武漢的白沙洲市場,沒有一個顧客問津,只好免費送去養豬場喂豬。回來找原因,聘請的技術人員說是種子的質量問題,賣種子的說是技術管理不當,互相推諉,誰也不肯負責。眼看著十多萬打了水漂,那一夜,李盛峰一個人坐在西紅柿地里,妻子吳佑翠來叫了他幾次他都沒回去。
第二天,李盛峰作了一個決定:自學蔬菜種植技術。向書本學、向網絡學、向縣里農技推廣站的專家學,一點點摸索,一點點實驗,親力親為照看田地。“收獲的時候,白天采摘,傍晚出發,凌晨就得到達市場。苦是一定的,但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李盛峰基本掌握了西紅柿、辣椒、水果黃瓜等蔬菜的種植技術。2018年,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扭虧為盈,80多畝蔬菜,給他帶來了30多萬元的純收入,讓他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
鄭家裕 攝
如今,離辣椒地一公里外的西紅柿田,已是李盛峰的心頭好。一人多高的藤架上,密密麻麻掛滿了大小不一的果實,紅的像瑪瑙,青的像碧玉,圓果團團,形態優美,引人口舌生津。“每畝最低可產西紅柿7500公斤,去年行情好的時候,每公斤最高賣到4元,今年在2元左右,收入是種植本地土豆和玉米的三四倍。”李盛峰興致勃勃。現在他不光自己致了富,還常常動員當地村民與他一起發展蔬菜。采摘時節,他聘請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他做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借著五指山旅游開發的契機,我還想再種10多畝水果,發展鄉村采摘游,在這片土地上好好干一場。”展望未來,李盛峰信心十足。
相關標簽:湖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