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0-15 作者:佚名 來源:四川日報
10月10日,滎經縣民建彝族鄉大坪村的“農民扶貧夜校”正在授課。
10月9日,滎經縣民建彝族鄉,扶貧工作隊正在為“農民扶貧夜校”備課。
滎經縣民建彝族鄉大坪村建起了3500畝有機茶園,還設立了實踐基地,村民們將扶貧夜校所學應用到茶園實踐中。
10月11日,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富新村的村民在“民警愛心扶貧超市”兌換生活用品。“民警愛心扶貧超市”是今年8月旌陽區公安分局與黃許鎮富新村委聯合開辦的。
8月5日,蓬安縣群樂鄉土橋子村章順學(左二)家,蓬安縣醫院和群樂鄉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在進行跟蹤診斷。目前,蓬安縣衛生系統累計為5萬多名貧困人口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動態監測管理,做到了入戶、上門、見人。
9月15日,樂山市市中區青平鎮水竹村幫扶干部秦小龍(右一)騎著“扶貧單車”,挨家走訪村里的貧困戶,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10月13日,開在成都的首家扶貧體驗餐廳歡迎各方客人。
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鎮塘灣村“扶貧車間”,授課老師任慧瓊為外出務工人員講解縫紉冚車基本操作技術。據了解,2018年以來,南充市嘉陵區558所農民夜校已累計培訓農民80.3萬余人次。
楊卓瑪(左三)是美姑縣瓦古鄉瓦以村駐村第一書記,經過一年的學習,如今她已經能熟練地用彝語跟當地群眾交流,幫助大家脫貧。
10月10日,普格縣螺髻山鎮德育村,駐村工作隊員石剛(右)與貧困戶吉好莫友作在普格縣中華蜂養殖園學習養蜂技術。工作隊試點“能人大戶+貧困戶”產業發展互助模式,在全縣24個村養蜂3500箱左右,單是蜂蜜收入預計每年能讓貧困戶增收200萬元左右。
10月9日,合江縣五通鎮李咀村第一書記劉林(右二)與村民一起拿著村里刺梨合作社的產品。在他的幫助下,村里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里的32戶貧困戶在2017年實現脫貧。
我們在精準扶貧第一線
10月10日傍晚,四川省滎經縣民建彝族鄉大坪村天色未暗,“農民扶貧夜校”講課點已經熱鬧起來,20多位彝族村民圍坐在一起,認真聽駐村工作人員彭明勇講授茶園修剪工具的使用。如何在茶樹間進行剪枝?出現故障怎么排除?困惑村民們的一些農技問題在當晚的課堂上都得到了及時解答。
地處海拔1300多米高半山區的大坪村,自然條件差、底子薄,是省定貧困村,為加快鄉親們脫貧步伐,在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帶領下,2015年起“農民扶貧夜校”開班了。川農大的專家、縣農業局的農技員、鄉上的種養能手、駐村工作隊隊員和脫貧示范戶,每月定期為村民們授課。扶貧夜校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種養的專業技能,增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村民李木支哈通過學習種植有機高山茶,全家年收入達6萬元。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精準扶貧政策正在激發貧困鄉村群眾內生動力。
“五級書記掛帥”,最大限度集中各方面資源;建檔立卡精準識別,確保力量集中使用在最貧困群體身上;“兩不愁三保障”確立了不以收入為唯一指標、“真脫貧、脫真貧”的衡量體系……
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省奮戰涼山州的扶貧干部就有1.1萬名。為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園,各項教育扶貧政策正在逐步落實。與此同時,貧困地區開辦農民夜校,加大職業教育力度,針對貧困群體進行技能培訓。教育幫扶使一個個貧困家庭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改變。
“明天,你好!”精準扶貧以來,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脫貧了,大家更有信心和決心。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