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1-19 作者:佚名 來源:北國網
作為業界最有影響力的交易會,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做強農業品牌,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于2019年11月15日至18日在江西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在地理標志產品展區(A5館),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的展位繼續秉承六朝古都的傳統風格,再現時空穿梭,實行線下展示與線上銷售、動態體驗與靜態展示相結合,將“京西稻”“茅山后佛見喜梨”獨特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品質特性有機地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突出北京市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發展的新理念、新成果、新趨勢。
據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向記者透露,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資源和文化,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品質量和品牌,是北京市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的重要舉措。為此,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聯合國內生鮮供應鏈品控和質量大數據服務知名品牌優鮮測,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量身定制了質量提升解決方案,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重新定義好產品。展位現場通過人機互動,廣大消費者和采購商可以零距離了解地理標志農產品不僅有故事、有質量,還有非常精準科學的過程管理。
北京市農業綠色食品辦公室佟亞東副主任向記者重點推介了此次參展的產品“京西稻”和“茅山后佛見喜梨”,這兩個產品也是農業農村部2019年啟動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首批200個產品之一,此次展會同時展示出北京市今年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中在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做出的成績。
京西稻
《幾暇格物編御稻米》記載了康熙皇帝親自選育“御稻米”的農耕實踐,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稻作經營,完成了“京西稻”南稻北栽的全部發展過程,并形成獨特的皇家稻作文化。作為中國農業歷史上唯一由皇帝親手選育種植的糧食作物,“京西稻”也是清代帝王體恤民情、重視農耕的表現。
茅山后佛見喜梨
作為清朝時期慈禧太后最為青睞的宮廷貢果,集獨特的品種、討喜的外形、豐富的口感于一身,受慈禧老佛爺御賜名號“佛見笑”,后人更名為“佛見喜”。上世紀六十年代曾一度遭遇瀕臨滅絕的窘境,后經當地挽救性保護實現了種質擴繁,如今的消費者才得以能夠品嘗到這種只孕育于茅山后這個偏僻村莊獨特紅壤土的珍品。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