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13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
2020年1月7日早7點,天剛蒙蒙亮,雪下得正緊。52歲的陳國平又下鄉了。
冒著新年的第一場雪,記者跟著河南省蘭考縣科協主席陳國平一起來到離蘭考縣城25公里的小宋鄉東邵一村脫貧戶任杰的家中。
剛一見面,任杰就迫不及待地領著陳國平看他家地里的四座蔬菜大棚。麥地里,白雪皚皚,滋潤著新年的豐收希望;蔬菜大棚里生機勃勃,西紅柿葉子綠油油的。
“我家7口人,靠著種大棚蔬菜去年一年就掙了25萬元。要是沒有‘陳團長’,不可能種出這么好的蔬菜,更不會賣出這么好的價錢。”站在一人多高的西紅柿植株旁,任杰口中不停地念叨“陳團長”的好。
在蘭考,一提起陳國平,就不得不說他的“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
2017年9月,駐村3年多的陳國平擔任蘭考縣科協主席。在外人看來,科協主席就是一份“閑差事”,他卻覺得,無論做什么工作,作為干部“就要主動去干,更要拿出精氣神兒去干”。
2017年的蘭考已經脫貧,一村一品的產業脫貧模式叫響全省。但蘭考的產業發展也遇到了瓶頸——農民對土地的管理、種植技術不達標,生產的農產品“量大”“質低”,好多農產品賣不上好價錢。
陳國平看到了這塊短板,他借助科協這個平臺,組建了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科技服務團,帶著蘭考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組團”到田間地頭指導種植。
蘭考地廣、人多,服務需求量很大,十來個團員根本忙不過來。陳國平決定服務團“擴招”:把蘭考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領域專家和鄉土人才召集起來,“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就此成立。
短短半年,“陳團長”就擁有各類農村人才300多人!根據涉及領域不同,這些人才被分為7個科技服務組:蜜瓜蔬菜組,紅薯花生小麥飼草組,果樹苗圃組,食用菌組,雞鴨組,牛羊驢組以及農村電商技能人才培訓組。7個小組各司其職,一年多時間,為群眾提供技術服務1萬多次。
在陳國平的帶領下,“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的服務面越來越廣,農民也在科技的帶領下奔上致富路。
葡萄架鄉王莊村的貧困戶李自豪就是個典型代表。2016年,他種了蜜瓜,但結出來的瓜個兒小、味兒淡,銷路很差。2018年,在“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的指導下,他家的5畝大棚蜜瓜用上“秘方”——噴施硒肥,畝產達5000公斤,且品質好,讓李自豪一年就賺了10萬元。
“這一年我還完了欠賬,家里又添了一輛小貨車,真是大豐收啊!”在科技的幫助下,李自豪的日子越發甜蜜。
科技的指導,讓蘭考百姓的生活變得滋潤,陳國平覺得,科技服務團能做的事還有很多。
比如,可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助力穩定脫貧奔小康過程中,“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大顯身手,通過科普宣講的方式,為基層黨建注入活力。
在東邵一村,科技服務團結合村里“固定黨日”活動,開展“科普進萬家”“科普進園區”等公益活動,村里黨員干部學科學愛科學,務實苦干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兩年多過去了,“一懂兩愛”科技服務團用自己的方式,把科學帶到了田間、帶到了百姓心頭。
現在,陳國平每周3次至4次,帶著技術專家到農戶地里,在土地整理、栽培技術、打藥防蟲上給村民進行指導。
“瑞雪滋潤著大地,就像我們的科技服務滋潤著莊稼,為下一年的豐收護航。”陳國平說,“這片土地正孕育著新的希望!”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