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0 作者:佚名 來源:青海日報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的“扶貧牧場”上,紅旗村公認牧羊技術最好的普娃熟練地趕著羊群。普娃記得很清楚,2018年和2019年給自己分紅的場面,那份收獲的喜悅,是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
紅旗村有牧民群眾561戶1567人,2015年底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就有205戶522人。普娃家2015年底被列入紅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只因家中有生病需要照顧的老人,讓他不敢也不能走遠。而普娃是家中惟一的勞動力,有力氣卻沒處使,被列入了貧困戶,直到“扶貧牧場”的出現,讓他眼里有了光。
現在普娃是一名專業的牧羊人,每天上班下班,每月拿工資,年底拿分紅,更讓他高興的是,在家門口就把“貧”脫了,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真是好處多多。談起眼前這片世居的草場,他瞇著眼睛笑了起來,“就在去年12月5日,我們紅旗村的托俄俄加合作社共分紅468792元,我也分到了十幾只羊。如今,草場綠了,收入多了,人從草山上解放出來了,我們合作社越來越好了!
曲麻萊縣生態地位舉足輕重,在這片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歷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群眾在擺脫貧困的同時,積極探尋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平衡點。畜牧業是牧區鞏固精準扶貧成果的基礎產業,圍繞生態畜牧業建設創辦“扶貧牧場”,曲麻萊縣扶貧攻堅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葉格鄉鄉長白馬文毛說:“全鄉有三個村,每個村都有‘扶貧牧場’,依托優質肥美的草原資源稟賦,確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發展方向,在‘劃區輪牧、合理載畜、整合資源、多種經營’的發展理念下,科學合理地調處草畜矛盾,通過草畜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牧民實現增收,轉變惜售思想,轉移勞動力的好平臺!
切周是紅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三口人都無勞動能力,但“扶貧牧場”連續四年分紅讓他感覺到黨的好政策越來越多了。切周說:“2019年分紅除了分現金,還獎勵藏式地毯、清油、大米和其他生活用品,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紅旗村村委會的副主任開加介紹,“扶貧牧場”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讓大量富余勞動力到縣城去參加技能培訓,掌握生產技能,參加工作從而提高收入。紅旗村牧民周洛把草山入股合作社以后,就去曲麻萊縣農牧民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學習唐卡技藝。在周洛看來,以后靠自己感興趣的唐卡制作來賺錢,是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
“建起一個‘扶貧牧場’,帶動一批群眾脫貧。”如今,曲麻萊縣共建設14個“扶貧牧場”,并出臺了各種后續管理辦法來規范和完善“扶貧牧場”經營,初步形成了企業化經營、貧困戶個人承包或能人帶動等多種經營模式。依托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扶貧牧場”,發展起風干牛肉、曲拉、骨粉、奶業等特色畜產品加工產業,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讓牧民分享到了“發展紅利”,“減貧”路上,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安穩。
相關標簽:青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