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1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有關煎餅的傳說,可追溯到三國時期。 鄭樹平 攝
爐火正旺,刮板翻飛,“七彩”面糊在鏊子上旋轉……一張張薄如蟬翼、色彩斑斕、香噴噴的“七彩煎餅”便新鮮出爐。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新立村,當地村民把玉米、小米、小麥、高粱等天然谷物用石磨磨成糊后,加入火龍果、草莓、蘋果等水果果汁,用傳統的爐灶、鐵鰲子,加工純手工制作、綠色、無污染的“七彩煎餅”,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
疫情防控期間,復產申請獲得批準后,村民每天定期對煎餅加工場所、煎餅加工用具進行消毒,每張鰲子距離2米以上,所有加工人員一律戴口罩。 鄭樹平 攝
“以前哪能想到,一張煎餅,會成為山里人拿得岀手的‘拳頭’產品,幫助我們脫了貧。”新立村黨支部書記王本來說,“七彩煎餅”薄如禪翼,香脆可口,營養豐富,一張張色彩斑斕的煎餅,就像一件件藝術品,成為沂蒙特產中的特產。“‘七彩煎餅’已經注冊了商標,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僅2019年銷售額近50萬元人民幣,這對只有430余人的小山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疫情防控期間,復產申請獲得批準后,村民每天定期對煎餅加工場所、煎餅加工用具進行消毒,每張鰲子距離2米以上,所有加工人員一律戴口罩。 鄭樹平 攝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有關煎餅的傳說,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如今,新立村建立了煎餅文化體驗館,增強“七彩煎餅”文化氣息,也方便游客體驗煎餅文化。在文化體驗館內,游客可了解到煎餅起源、谷物種植收獲、谷物磨糊、煎餅烙制等煎餅文化,還可以親手體驗煎餅烙制。
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新立村,當地村民把玉米、小米、小麥、高粱等天然谷物用石磨磨成糊后,加入火龍果、草莓、蘋果等水果果汁,用傳統的爐灶、鐵鰲子,加工純手工制作、綠色、無污染的“七彩煎餅”,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 鄭樹平 攝
“游客便爭相搶購‘七彩煎餅’,經常出現一張煎餅難求,游客蹲在鰲子邊等煎餅的場景。”負責“七彩煎餅”烙制工作的村民黃樹貞介紹說,除了通過常規渠道銷售,新立村還成立了電商中心,通過網絡平臺售賣“七彩煎餅”、蘋果等農產品。“在一次網絡直播中,4個小時內,有近10萬人在網上詢問‘七彩煎餅’、新立村蘋果的口感、價格,并不斷通過‘邊看邊買’電商功能網絡掃貨。”
在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新立村,當地村民把玉米、小米、小麥、高粱等天然谷物用石磨磨成糊后,加入火龍果、草莓、蘋果等水果果汁,用傳統的爐灶、鐵鰲子,加工純手工制作、綠色、無污染的“七彩煎餅”,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 鄭樹平 攝
據了解,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新立村是山東省47個國家級旅游扶貧重點村之一,由沂南縣界湖街道村辦集體企業——山東廣匯集團定向幫扶。該企業與新立村合作成立沂南縣新立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發展鄉村旅游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把新立村現有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效利用起來,依靠鄉村旅游建設帶動村民致富。項目從規劃到建設中,堅持不搞破壞性開發,在保護好原生態基礎上,既留住鄉愁,又把鄉村旅游項目搞好。
“七彩煎餅”薄如禪翼,香脆可口,營養豐富,一張張色彩斑斕的煎餅,就像一件件藝術品,成為沂蒙特產中的特產。 鄭樹平 攝
企業還對新立村進行了規劃編制,建設了成人及青少年拓展訓練基地、蘋果文化體驗中心、真人CS實戰體驗基地、精品民宿、蘋果采摘園、豆腐坊等10大景觀點,并將所有景點“串成線、連成片”,實現名副其實的全域旅游。2018年,新立村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成為開放式、無門票參與體驗型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區,并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如今,新立村建立了煎餅文化體驗館,增強“七彩煎餅”文化氣息,也方便游客體驗煎餅文化。 鄭樹平 攝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七彩煎餅”停產。3月初,新立村復產申請獲得批準,村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煎餅加工。每天定期對煎餅加工場所、煎餅加工用具進行消毒,每張鰲子距離2米以上,所有加工人員一律戴口罩。“疫情雖然給我們造成了影響,但這是短暫的,不會影響長期加工銷售。”王本來說。
相關標簽:山東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