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0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發展溝域經濟年創綜合效益18.9億元
新安縣窮山溝變成“聚寶盆”
春光明媚,萬物復蘇,記者走進位于河南省新安縣石井鎮的黃河神仙灣,微風拂過,道道荒坡改造的一層層梯田披著綠裝,林綠山秀、生機盎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亂石裸露、黃土漫塵的荒山野嶺。
2016年,洛陽市立足于“五山四嶺一分川”的自然資源稟賦,堅持“生態優先、產業支撐、農民主體、農旅融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
當年,46歲的新安人孫江子便一頭扎進這片溝嶺縱橫的大山中,開啟了扮靚神仙灣的進程。如今,4000畝的荒山變成一道道梯田,栽種著葡萄、櫻桃等40多個品種果樹;每年3月至11月,翩翩白鷺在此棲息,美麗的身姿與神仙灣相映成趣,昔日荒山溝搖身變成了黃河神仙灣生態溝域經濟示范帶。
黃河神仙灣是近年來新安縣大力發展溝域經濟的一個縮影。“山高嶺多河谷碎,七嶺兩山一分川”是新安的特殊地貌。如何才能讓劣勢轉化為優勢?用溝域經濟這把“金鑰匙”,打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嶄新天地。新安縣緊抓機遇,開始在溝溝坎坎里探索發展新路子。
溝域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在于走特色發展之路。對此,新安縣堅持規劃引領,結合該縣自然地貌特點和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編制了各溝域經濟示范帶(區)的發展規劃。市縣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對溝域經濟示范帶(區)內的高效農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項目等發展成效顯著的項目給予獎補,并用好用活小額創業信貸資金,優先扶持溝域示范帶(區)重點項目建設,為溝域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引導在外成功人士、優秀青年286人返鄉創業,培育溝域示范帶(區)的新型職業農民486人,農業實用人才技術培訓16960人次,為溝域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在此基礎上,堅持“一溝一特色、一溝一產業”“一溝一策”的理念,構建“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全景化溝域經濟帶。做好“四個結合”,即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文化旅游相結合、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找準特色、放大優勢,讓廣大群眾參與并受益,培育形成個性化、唯一性產業,讓溝域經濟項目有看點、有賣點。
位于該縣的洛陽櫻桃谷天興生態園就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相結合的典范。該園是以種植大粒櫻桃為主導的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綜合性園區,發展有大粒櫻桃、軟籽石榴、優質葡萄、草莓雜果、花卉苗木等產業。該園已連續5年舉辦洛陽櫻桃谷騎行邀請賽,去年還舉辦了新安首屆農民豐收節。在活動的帶動下,采摘游、農家樂逐漸興起,常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通過到戶增收、土地流轉等方式,幫助1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本地就業,戶均增收6300元。
新安縣作為沿黃縣域,該縣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溝域經濟發展上,一以貫之地踐行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秉承“溝域支持流域,把溝域生態保護好,就是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好”的理念,把“生態立縣”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讓溝域經濟為新安鄉村版“富春山居圖”平添靚麗色彩。
溝域經濟的發展,實現了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全面提升了新安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從現實效果看,溝域經濟的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產業范疇。為加快推進“農旅融合”,新安還塑造了以卡通形象“安小淘”為主的“心安禮得”農旅融合品牌,形成“線上+線下+物流”的銷售體系,使全縣的農產品通過“心安禮得”渠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介紹,4年來,新安縣已培育出黃河神仙灣、磁河生態谷、洛陽櫻桃谷、舜王牡丹谷4個市級溝域經濟示范帶;蘇園、甘泉瓷源、鐵門辣椒小鎮、鳳泉生態谷、雙龍嶺荷花仙峪5個縣級溝域經濟示范區,覆蓋11個鎮122個行政村,受益群眾達到21.6萬人。2019年,溝域經濟創綜合經濟效益18.9億元。2020年,新安在鞏固溝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又新申報了畛河生態谷、大河田園市級生態溝域經濟示范帶2個,謀劃溝域經濟項目48個,計劃撬動社會投資13.115億元。
相關標簽:新安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