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2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5月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村的田地里,到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和穿梭往返的一體化播種覆膜機。隨著播種機緩緩駛過,鋪設滴管、播撒種子、覆土覆膜一次完成。看著這樣的播種場面,讓人很難相信這片地里種的竟是水稻。
水稻要高產離不開水,但現在,扎賚特旗的水稻家族中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兄弟”,它就是旱作水稻。面對水資源缺乏的不利因素,從2016年開始,扎賚特旗積極探索創新,引進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旱作水稻種植技術,當年試種的200畝水稻就獲得了畝產500公斤、畝純收入800元至1000元的效益。
“玉米的投入,水稻的收入。”這是扎賚特旗五道河子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文義對旱作水稻的評價。今年他的合作社種了旱作水稻4000畝。站在剛剛播種完的壟溝旁,杜文義細數起旱作水稻的優點:“傳統水稻種植技術需要育秧、泡田等多道工序,生產成本高。旱作水稻省去了扣棚、催芽、育秧、泡田、耙地、插秧等環節,全程機械化,降低各種投入;去年,旱稻出米量比水稻每畝高100斤。”
扎賚特旗農牧業科技局推廣研究員劉復偉告訴記者,以前種水稻就是大水大肥,而水稻旱種滴灌栽培技術的核心是節水,通過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打破傳統大水漫灌模式,達到節水效果。“水稻常規栽培用水量為每畝800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水稻旱作用水量只需200立方米至300立方米,節水約70%。同時,水稻苗期旱長還有利于保證稻苗的扎根和蹲苗,增強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水稻旱作”技術的推廣,讓扎賚特旗走上了一條新型節水增糧增收的發展之路,更開辟了全新的種植門路,加快了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據介紹,今年興安盟種植水稻面積140萬畝,其中扎賚特旗種植水稻面積90萬畝,包括旱作水稻12萬畝、水稻78萬畝。這也是興安盟首次大規模種植旱作水稻,面積、產量、技術均居全區領先。
“12萬畝旱作水稻可節約用水1億立方米,無論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還是社會效益,旱作水稻的發展前景不可小覷。”扎賚特旗副旗長劉海濤說,不僅如此,旱作水稻的品質也毫不遜色,因為覆膜種植,不需要打除草劑,因此更加綠色環保。
相關標簽:扎賚特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