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8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
平頂山市正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溫室大棚內,農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員和農業專家一起,進行貸后回訪和技術指導,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正在建設的盧氏縣鄉村振興暨金融扶貧大數據中心主體建筑沐浴著金色霞光。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壓在心口的大石頭落了地,5月15日,站在彌漫著陣陣清香的艾草地,河南洛寧縣趙村鎮張營村的貧困戶張振杰的心中升騰起豐收的喜悅。他以前絕不會想到,洛寧農商銀行不僅主動上門貸款,今年2月到期前,知道他手頭緊張,不僅不催,還為他辦理了續貸。
張振杰申請的是4萬元扶貧小額信貸,不僅免抵押、免擔保,財政還貼息。如今,全省已有116萬貧困戶像張振杰一樣享受到扶貧小額信貸。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金融成為精準扶貧的助推器。曾經被視為世界性難題的貧困戶貸款如何得到破解?今年,金融扶貧又有哪些新作為?記者多方走訪,為您一探究竟。
破解貸款難
讓農戶想貸款、銀行敢放貸
來自省扶貧辦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河南省扶貧小額信貸累計投放532.47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共支持1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逾期率僅0.13%。
“扶貧小額信貸是為貧困戶量身打造的金融產品,是貧困戶發展產業、精準脫貧的重要支撐。”省扶貧辦開發指導處副處長米永說,之所以成效顯著,得益于“盧氏模式”的創新推廣。
扶貧貸款風險大、成本高、收益小,一開始,金融機構普遍有畏難情緒。農戶擔心產業搞不好、有風險,也怕貸款。
為了推進信貸政策落地,2017年,我省啟動了以“金融服務體系、信用評價體系、風險防控體系、產業支撐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盧氏縣金融扶貧試驗區建設,并于同年7月向全省推廣。
米永表示,這種模式實現了“政銀聯動、風險共擔、多方參與、合作共贏”,極大調動了基層政府、金融機構、貧困戶等的積極性,尤其是貧困戶的貸后風險,由政府、銀行、擔保、保險等共同分擔,大大打消了銀行的顧慮。各地扶貧特色產業的培育壯大也為貧困戶融入產業鏈帶來絕佳機會,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從過去的輸血到真正的造血。
去年8月,我省又出臺新政策,帶貧企業每帶動1戶貧困戶,可給予10萬元的精準扶貧企業貸款,貸款利率不高于基準利率。以金融支持激勵帶貧企業通過統一供種、技術指導、產品保底價回收、吸納就業等方式將貧困戶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建立起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農信社扶貧貸款投放量占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80%以上,是我省金融扶貧的主力軍。從2016年起,全省53個貧困縣農信社(農商行)各類貸款余額年均增速超過16%。
從整體效果看,扶貧小額信貸和精準扶貧企業貸款的創新,以及“盧氏模式”的推廣應用,讓貧困戶和帶貧企業既能“貸得到、用得好”,提高了脫貧幫扶質量,也確保扶貧貸款“收得回、可持續”,形成了“敢貸、能貸、愿貸”的良性放貸機制。
聚焦“廣覆蓋”
由“特惠”走向“普惠”
從實踐來看,隨著金融扶貧的深入開展,有資金需求且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大多數已獲得貸款,也切身體會到了金融扶貧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米永說,當前處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關鍵期,我省正在推動“盧氏模式”由“特惠”向“普惠”轉變,通過“政銀擔”“政銀保”模式,推動信貸投放由貧困戶向非貧困戶延伸,由戶貸向合作社貸、企貸延伸,由帶貧主體向大眾實體延伸,力爭實現所有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全覆蓋。
在推動金融服務“廣覆蓋”的同時,如何更加規范完善扶貧貸款的管理也是今年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
河南大學金融系副教授張慧認為,今年扶貧貸款風險防控工作值得關注。“一方面是今年各類扶貧貸款將大量集中到期,貧困戶及帶貧企業還款壓力較大,貸款逾期風險可能會比較突出。另一方面,部分扶貧產業或行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較大,如餐飲、零售、運輸、農家樂等,貧困戶及帶貧企業自身、上下游都會受到影響,不利于風險防控。”她說。
為了幫助貧困戶和帶貧企業渡過難關,農信社、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主辦機構視情況調整還款計劃、降低融資成本、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努力化解疫情影響。截至4月末,僅全省農信社就通過各種方式分別為7495戶貧困戶辦理了扶貧貸款延期、金額3.23億元,為283戶帶貧企業辦理扶貧貸款延期、金額16.08億元。
據了解,河南銀保監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控貸款風險,除強化監測外,持續推動優化“盧氏模式”,開展風險排查專項行動,提高對金融機構扶貧貸款不良的容忍度,對普惠型涉農貸款和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高于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可不作為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