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9 作者:佚名 來源:河南日報
作為河南省重要的優質糧食生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充分挖掘土地、種子、肥料、技術等生產要素潛力,是濮陽“扛穩糧食安全”的一塊基石。
5月17日,南樂縣梁村鄉后翟村關良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一個個半固定式噴灌頭像“衛士”聳立其中。“合作社拿出700多畝土地,安裝了智能噴灌系統和滲灌系統,可根據小麥需求規律、土壤水分、土壤性質等條件,進行定時定量灌溉。”合作社負責人張關良介紹,這種“智慧水肥”帶來的小水噴灌,能最大程度減少小麥病蟲害,還能在小麥灌漿期到成熟期有效幫助增產。
“智慧水肥”是南樂縣生態農業信息化系統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濮陽市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的真實寫照。作為我省重要的優質糧食生產區和商品糧生產基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充分挖掘土地、種子、肥料、技術等生產要素潛力,是濮陽“扛穩糧食安全”的一塊基石。
在南樂縣楊村鄉許莊村,300余畝的麥田格外“出挑”,“高低胖瘦”各有不同。“這里包含有3000多個小麥品種、品系。”河南省民興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俊興說,這片區域既是國家級、省級優質小麥品種展示區,也承擔著小麥新品種的播量試驗和栽培試驗工作。
“一個好種子,對小麥增產增收至關重要。”王俊興和他的團隊培育的“濮興5號”,不僅填補了濮陽市十多年來沒有國審品種的空白,成為該市10萬畝良種繁育基地、18個自主培育優良品種的“排頭兵”,而且為全國200多個縣帶去了高產。
從種到收的各個環節,同樣離不開技術的參與。“結合主推糧食作物品種特征,推廣‘最適’種植模式、‘最少’藥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綜合效益的綠色高效生產模式。”濮陽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壽永前解釋說。
“原來俺們種地,不見蟲不打藥,不見病不打藥,還總怕藥打少了。”清豐縣順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晁代超說,現在通過分析病蟲害情況,由植保站統一提供藥劑量和藥劑配方,統一時間噴藥防治。
“統防統治實現了農藥減量卻增效控害。”清豐縣植保植檢站站長董彥防介紹,該縣是我省最早一批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的地區,通過專業化服務組織包辦、代辦、托管等形式,科學防控被普及到各個種植合作社、種糧大戶和小農戶。
“今年畝產大概能到1200斤。”憧憬著豐收的景象,晁代超的嘴角漾起了笑容。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