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20 作者:佚名 來源:重慶日報
近日,記者時隔半年之后,再次來到重慶市武隆區芙蓉街道堰塘村。現在的堰塘村,已看不出它往日的影子:干凈平整的道路兩旁,一座座農房經過風貌改造,煥然一新;一個個院壩通過治理,干凈清爽;一個個景觀經過精心打造,賞心悅目。
“最近村上人氣很旺,工作日每天接待游客三五百人,周末能達到七八百人。‘五一’長假期間接待量突破2萬人次,旅游這條路走對了!”看著村上熱鬧的情形,堰塘村第一書記陳渝說。
找準定位 發展鄉村旅游
堰塘村距武隆城區和仙女山景區僅十余公里,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但此前由于交通不暢,發展一直沒有起色,成為了貧困村。
2018年8月,就職于武隆區文旅委的陳渝被派到堰塘村駐村扶貧。村里當時的情形是:支柱產業缺乏、勞動力稀少、閑置土地多,村民看不到希望,也沒有多少發展動力。堰塘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該如何開展,陳渝犯了愁。
轉機出現在當年11月,堰塘至柏楊公路修通,接通武隆城區至仙女山公路復線,堰塘村到城區、景區的交通瓶頸被徹底打通。“我們村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而且旅游是我的老本行,我有信心帶領村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脫貧致富!”沮喪的陳渝一下子有了方向。他立即召集村干部開會,談了自己對發展旅游的初步想法,當場得到大家的支持。
說干就干。他和村干部一道,開始對村里的閑置土地進行流轉,在村上原有的400畝翡翠梨基礎上,又種植了李子,將經果林面積擴大到2000畝。考慮到鄉村旅游的發展定位,村上還開辟了150畝荒地,將其打造成荷塘。
與此同時,農房風貌改造、景觀打造等一系列旅游配套項目也接續啟動。村上開工項目越來越多,勞動力需求日漸增加。陳渝又在村集體經濟組織下成立多萊建筑勞務公司,由有資質的村民對項目進行承包,吸納本地村民務工,全村180多名勞動力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
大膽嘗鮮 開發特色項目
隨著交通的通暢,加上鄉村旅游的打造,去年上半年,一家旅游公司看中了堰塘社的地理位置,找上了堰塘村。
“從我們村的堰塘社可以俯瞰整個武隆城區,碧綠的烏江也能盡收眼底,他們提出想在那里開設滑翔傘項目。”陳渝說,聽到這個項目后,他馬上就聯想到武隆一年一度的國際戶外運動公開賽。想到通過與賽事掛鉤,可以提高堰塘村知名度,助推鄉村旅游迅速發展,他心動了。
陳渝認為,滑翔傘項目雖然消費高,但比較稀缺,受眾也不算少。他的這一想法得到所在單位的支持。很快,滑翔傘項目在堰塘村落地,一經推出后便迅速吸引了大批游客。
憑借這個獨特的項目,堰塘村人氣越來越旺,一些村民表示想開辦農家樂,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村民們的熱情讓陳渝十分欣慰,同時也感受到壓力。經過一番思考,他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拿出大塘社的80畝平地,開設沙灘車項目,讓1畝地產生4畝地的經濟價值!
“滑翔傘項目受季節、天氣影響較大,沙灘車項目就不存在,而且消費相對較低,受眾面更廣。”陳渝說。目前,沙灘車項目周圍已種上了梨子、油菜花,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加緊建設,相關資格證也正在辦理中,預計6月就能正式投入運營。
為了回應群眾期待,去年底,堰塘村利用東西協作扶貧資金,實施了院壩改造、改廚改廁等項目。如今,全村已建起農家樂20家。
步履不停 引進陶藝工坊
此次記者再到堰塘村采訪,發現村上新引進了七彩陶藝工坊。
“這可是我們費了好大勁爭取來的!”陳渝說,武隆陶土資源豐富,顏色有七種,故名為七彩陶。去年底,陳渝獲悉武隆區七彩陶陶瓷有限公司有意在當地鄉村中選點落地,一面進行陶藝研究,一面推廣陶文化。
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的陳渝主動找上門,詳細向對方講述了堰塘村的優勢,并最終打動了對方。今年3月,該公司與武隆區人民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成立制陶大師團隊,并落戶堰塘村。
“項目入駐后,已經吸納10余名村民成為產業工人。”陳渝介紹,不久后陶藝制作就將啟動,目前已有不少村民表示愿意前來學習。待學成后,他們可以參與陶藝制作,由公司提供技術、陶土和機器,成品按件計費。
陳渝介紹,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去年堰塘村集體經濟收入近11萬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0萬元,實現突破性增長。
今年,村里又在荷塘內養殖小龍蝦50畝,并注冊了“芙蓉翡翠梨”“堰塘荷蝦”“芙蓉清脆李”等品牌。“接下來,我們將按照產城景融合的目標繼續推進鄉村旅游,讓群眾把旅游這碗‘飯’端得更穩!”陳渝說。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