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甘肅臨夏州臨夏縣大溝村村民王西麥打開浴霸,瞇著眼望著燈光。 艾慶龍 攝
西北深山,正建設的一處房屋內,65歲的王西麥緊皺眉頭,研究如何打開浴霸開關的保護盒,他努力回想著村民教授的步驟,不停擺弄著,終于打開了。
“好熱。”這是王西麥打開浴霸全部燈光的第一反應,他像小孩一樣,瞇著眼望著燈光。
王西麥是甘肅臨夏州臨夏縣大溝村村民,也是“脫貧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談及貧困原因,滿臉皺紋盡顯滄桑的他告訴記者,多次家庭變故是致貧的主要原因。
甘肅臨夏州臨夏縣大溝村村民王西麥在新修建的房屋前駐足觀望天空。 艾慶龍 攝
在臨夏州流傳著“無牛羊不成家”順口溜,大多村民自然而然成為“羊倌”,但受市場和金錢等制約,少量、散養是牛羊產業真實寫照。像王西麥一樣的村民,童年雖有藍天白云般的“詩情畫意”,但更多的是貧苦人家的凄酸。
“土坯房陪伴了幾代人。”王西麥回憶說,小時候,土坯房是村民“標配”,隨著社會發展,部分村民房屋煥然一新,作為養殖“好手”的他想擴大養殖規模,但多方籌措資金,未能如愿。只能隨村民前往蘭州等地務工,但又因沒有技術和學識,只能在工地從事體力勞動,勉強維持一家生計。
務工生活雖單調、辛苦,但在王西麥看來,“無論如何,都是有改善生活的希望”。天公不作美,接二連三的家庭變故,磨滅了這位西北漢子的“生活干勁”,也使他成為了整村脫貧后為數不多的貧困戶。
3間土坯房、2頭牛、一畝半分地,這便是王西麥此前全部家當。
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王西麥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擁有了3間磚瓦房、11頭牛、8只羊、10多只兔子……對于他的生活變遷,村民們認為,最大的變化還是“眼神中有久違的活力”。
馬進文的養殖場以竹竿編織成“地”,使動物與糞便分離。圖為養殖場一角。 艾慶龍 攝
近日,記者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大溝村,實地探究王西麥背后的故事,還未到他家門口,就聽到牛羊的叫聲。
“這一切都是10萬元無息貸款帶來的。”王西麥談起生活變化滔滔不絕。
10萬元,對于城市居民來說,司空見慣,但對于貧困鄉村村民來說,可能是半輩子奮斗的結果。
從未貸過款的王西麥從中國農業銀行獲得了10萬元無息貸款,用以擴大養殖規模;并在當地政府的“拆舊排危”錢款補助下,告別了土坯房,住進了磚瓦房。
距離王西麥家不足500米的地方是馬進文的養殖場,紅外攝像頭實時監控,若有人員接近會有語音提醒;并且,與記者往常下鄉所見養殖場不同,該養殖場以竹竿編織成“地”,使動物與糞便分離,羊兒顯得格外干凈。
圖為馬進文的母親,在養殖場內投喂飼料。 艾慶龍 攝
與王西麥情況相似,得益于農行的10萬元無息貸款,馬進文的養羊規模從20只增加到80多只。他告訴記者,這不僅僅是數字增加,收益更是翻番,他計劃,在保證養殖規模的前提下,3年內還完貸款。
據悉,中國農業銀行臨夏分行圍繞當地“牛羊果薯藥菜”六大產業,量身定制,實行差異化信貸政策,創新推出“永靖百合”“東鄉手抓”“和政高原酸梨”等12款特色信貸專屬產品。
“2019年,該行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36.88億元,帶動52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國農業銀行臨夏分行行長孔令旭介紹說,今年以來,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創業脫貧領域已投放各項貸款10.2億元,下一步,將完成創業貸款30億元的投放目標,以金融手段支持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標簽:臨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