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6-04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美麗鄉村慶豐村。 王佳慧 攝
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過3萬元的經濟薄弱村,憑借農旅融合的高強度“賦能”,短短一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260萬元、經營性收入達132萬元,成功晉級為“網紅村”。江蘇溧陽慶豐村的華麗蛻變,成為貧困村“脫貧摘帽”的新典范。
昔日貧困村脫貧摘帽“逆襲”晉級“網紅村”
江蘇溧陽市南渡鎮慶豐村,村域面積6.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358人,耕地面積6400畝,有2個萬畝圩、4個千畝圩,素有“蘇南第一方”之稱,但因傳統農業收入低,長期摘不掉貧困村的“帽子”。“2019年之前,我們在村里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收成僅夠溫飽,要想掙錢就只有外出打工。”村民徐師傅此前一直在外打零工,如今他卻不愿再離開家鄉。一到節假日,從四面八方涌入慶豐村“打卡”的民眾,讓徐師傅看到了更多“商機”。
慶豐村里的農村畫。 王佳慧 攝
“通過打造‘金色慶豐、藝術田野’農旅項目,寫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以及城鄉融合三大文章。”溧陽市南渡鎮慶豐村黨總支書記洪驥如是解碼“網紅”慶豐村的“逆襲”秘籍。
走進慶豐,藝術家以萬畝農田為畫板,打造的“藝術田野”,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慶豐村夜景。 王佳慧 攝
“慶豐村豐產方的成片稻田是建設慶豐田園綜合體的最大資本,也是最美麗的稻田生產性景觀和最奢侈的農村風景線。”據洪驥介紹,通過“藝術田野”的打造,“蘇南第一方,慶豐稻花香”農旅項目逐漸聲名鵲起。
在洪驥看來,要想徹底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盤活閑置房屋、盤活土地資源、盤活剩余勞動力,這三點是慶豐村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為此,該村通過以入股、置換、租賃等方式,把慶豐村內老百姓的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老房子改造利用、對外招商。徐師傅就是在得知村里打造農旅項目之后,回村開了一家農家樂面館,一時間生意火爆,在旅游旺季更是一座難求。徐師傅說:“以前賺大錢只能出去打工,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脫貧致富啦!”
孩子們在慶豐村畫風箏。 王佳慧 攝
隨著農旅項目的不斷深入,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了紅利:破豬圈變成美術館、空房子變成咖啡館、舊房子做成饅頭店……這些“煥然一新”的閑置房屋,賦予了舊農房新價值,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近60余萬元。同時,慶豐村還注重引導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在稻米類衍生品引進上做足文章。以定制稻米、冠名捐建的方式,讓企業全方位支持并積極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實現工業返哺農業,二產帶動一產,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發展新局面。
提升農旅品牌助力詩意田園可持續發展
“現在的農旅項目有很多,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在洪驥看來,農旅項目是一項長期投資的項目,核心在于做好品牌。從成功舉辦中國溧陽第一屆“四美”豐收節,到“春花秋柿”植樹節,再到“春天里的燈會”,慶豐村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農家“豐收節”等方式不斷提升農旅品牌,大幅度提高慶豐村的鄉村旅游品質。
游客在農田里放風箏。 王佳慧 攝
據悉,“四美”豐收節開幕后,慶豐村第一農旅品牌“慶豐饅頭店”日銷饅頭2000多個、面面俱“稻”面館日銷面條達300余份、米酒每日脫銷……如今,村里滿滿的人流量證實了以“慶豐田園綜合體”為主體的農旅項目已成為慶豐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該村一期項目重點打造的19個農旅休閑體驗區,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得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2.2萬元,成功入選“常州市第二批美麗鄉村示范區(點)”,并獲得“新時代農業合作富民之星”等榮譽稱號。
培育鄉村藝術文化符號描繪城鄉融合的詩和遠方
以時空為背景,慶豐村培育了鄉村藝術文化符號,通過美意田園行動美化村莊環境,依托環境的改善實現文化藝術、創意設計和各類人才的集聚,從而實現鄉村產業的轉型。該村成功引進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在此設立寫生基地、創作工作室,并達成長期合作意向。
在此基礎上,村上開起了插花班、美術班,吸引孩子到鄉間品味田趣;布展農用機車,建設稻草迷宮、兒童沙坑、輪胎運動場、南瓜保齡球和友好家禽園,引導兒童感受農趣、體會自然;設立了三五斗米倉,讓游客了解大米的各類常識,品讀“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在慶豐村,一幕幕城鄉融合的詩和遠方,以別樣的風情,呈現在廣大游客面前,讓人倍感詩意田園的美好。正如洪驥所言:“慶豐是一個滿足城市人的田園夢,滿足鄉村人的城市夢的地方。”
如今,周邊城市越來越多的人們來到慶豐野餐、度假,城市孩童來到慶豐“撒野”,釋放天性,而村中的小朋友們則驕傲地說:“你看,我現在都不用去市里的游樂園玩啦,家門口就有好多的小伙伴和好多有趣的玩具。”
“截至目前,全村集體收入已達260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通過政府領跑、企業協跑、藝術家陪跑、群眾主跑的方式,慶豐村跳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容易運營難、建成容易保持難的“魔咒”,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慶豐”模式。
洪驥表示,慶豐村“2.0”版本即將上線,將繼續聚焦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力爭讓農民的口袋更鼓、田園的畫卷更美。
相關標簽:溧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