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雙孢蘑菇肉質鮮嫩,味美可口,營養豐富,是世界上栽培面積和產量最大的食用菌類。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原料和配方
雙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各種農產品的下腳料和馬、牛、雞等優質畜禽糞便,通過合理配比發酵而成。常用配方為:①干麥草2000千克,干馬糞2000千克,菜籽餅1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 克,石膏50千克,石灰15千克;②干麥草2000千克,干牛糞1400千克,菜籽餅100千克,過磷酸鈣40千克,石膏40千克,石灰15千克。
2 堆制培養料
麥草預濕,在堆料前的2——3天,將麥草澆濕或泡濕,使麥草濕透能保持足夠的水分。堆料時,按照寬1.50——2.50米,高1.50米左右, 長度根據場所大小而定堆制。鋪料時草約厚30厘米,糞約厚3厘米,以先草后糞的順序一層草一層糞,各鋪10層左右,堆頂呈龜背形。菜籽餅在建堆時分層加在 料堆中間。邊建堆邊噴水,水要噴在草上,料堆建完后四周有水滲出堆外為宜。
3 培養料的發酵過程
①前發酵:建堆后第5天翻堆,翻堆過程中均勻撒入應加石膏粉和過磷酸鈣的一半;第9天第二次翻堆,糞草要充分混合并均勻撒入剩余的石膏粉和過磷 酸鈣;第12天第三次翻堆加入石灰粉。翻堆時視堆料干濕度酌情加水。②后發酵:前發酵結束后,將料趁熱搬入菇房,培養料要集中堆放在菇房的中間床架上,料 堆自身發酵升溫5——6小時后,用蒸汽加溫,把過熱的蒸汽通入菇房,使菇房溫度升到62℃左右,維持6——8小時后通風降溫,使料溫在50℃左右,保持4 ——6天。發酵結束后通風換氣,緩慢降溫,使料溫降到28℃以下播種。后發酵結束后培養料的質量標準是:麥草呈棕褐色,柔軟有彈性,有韌性不黏手,有香味 而無氨味,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
4 播種發菌
后發酵結束后,整理菇房堆料,將培養料均勻的鋪在各層床架上,栽培厚度為20厘米左右。當料溫降到28℃以下不再上升且無氨味時,進行播種,采 用混播,即把75%的菌種和培養料充分混和,剩余的菌種均勻的撒在料面,再蓋1層薄料,用木板將料面輕輕拍實,使培養料和菌種充分接觸。控制菇房溫度在 20——24℃,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70%——80%,濕熱天氣多通風,干冷天氣少通風。發菌后期培養料表面要保持干燥,減少雜菌污染和促進菌絲快速向培 養料內部生長。
5 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播種后15天左右,菌絲大部分長到培養料的底部即可覆七。若料面較干燥,噴水使料面濕潤后覆土。選用菜園土或黏壤土,覆土前將土粒破碎過篩,土 粒直徑為0.50——2厘米。土料先用甲醛滅菌,待甲醛揮發完后,噴灑敵敵畏作殺蟲處理。采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厚度為3.50——5厘米,覆土要均勻,厚 薄一致。覆土后調水要輕噴勤噴,每天噴3——4次,調節土壤含水量為18%——24%,即土粒能捏扁而不碎,濕潤,無白心。加強水分管理,保持覆土層濕 潤,室溫在2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
6 出菇管理
菌絲爬上覆土層表面時,控制室溫為12——16℃,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通風換氣,進行水分管理。噴出菇水,每平方米用水3千克左右,分 6——10次在2——3天內噴完,促使蘑菇原基形成。當原基普遍長到黃豆大小,噴保菇水,每平方米用水2千克左右,每天噴3次,2天內噴完。出菇后土層噴 水的原則是輕噴勤噴,菇多時多噴,菇少時少噴;前期少噴,后期多噴。噴水時水槍的噴頭要傾斜向上,使水呈霧狀落下,防止將水流直接噴在菇體上。
7 采收
采菇前要停止噴水。當蘑菇菌蓋長到2——5厘米,子實體菌膜未破時采收。采收時用拇指、食指、中指輕輕捏住菌蓋,旋轉拔起;若大小蘑菇叢生,用利刀切下需采的蘑菇,留下小菇。采收時要輕采輕放。采收后要及時清除菇根、死菇和菇碎片,補土,使菇床平整清潔。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