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白靈菇遲出菇、不出菇的表現:一是出菇緩慢。從接種日起,菌齡超過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種期的整批菌袋中,一部分元旦現蕾,一部分春節后出菇,前后相差1個月多。三是不出菇。接種后至4月底止,菌袋不現菇蕾。遲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術失誤和管理不善。
錯過接種期其原因多為原料準備跟不上,或滅菌灶沒銜接好。由于接種時間延誤,氣溫逐漸下降,菌絲發育緩慢,生理不能成熟,無法轉入生殖生長。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時,氣溫升高,溫度已不適應,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體偏薄、品質較差。
配方不科學白靈菇菌絲生長需要高氮營養物質,故發菌培養菌齡超過百日,如果養分積蓄不能滿足營養生長時,就難出菇。基質中氮的濃度過高時,菌絲生長過旺,拖長營養生長時間,反而抑制原基形成。當菌絲進入生殖生長時,已錯過自然低溫刺激的良機,也不出菇。
養菌管理欠妥接種后的菌袋在室內擺疊過密,菌袋間不透氣,或在發菌期翻堆不及時,使菌絲嚴重缺氧;菌袋堆集過密,加之接種處于秋季,常出現秋熱,導致菌溫、袋溫、室溫聚增,造成底層菌袋“燒菌”,影響出菇。翻堆次數太少,上中下各層菌袋受光觸氧不勻,生理成熟度有差異,造成出菇不一致。
后熟培養未達標有的栽培者認為白靈菇屬側耳科,與平菇近緣種,仿效平菇栽培技術,因此菌絲長滿袋后就開口噴水,結果久不出菇;有的后熟期室內濕度太低,后熟時間延長,導致出菇期推遲;也有的因室內光照直射菌袋,造成菌袋內水分蒸發,菌絲體增厚,養分消耗,影響后熟。
催蕾控溫失誤菌袋生理成熟后,還需要0~13℃的低溫和變溫刺激,逼原基形成,分化菇蕾。有的菌袋成熟后,沒及時進棚碼垛,留在室內恒溫培養,延誤了出菇期;也有的在菌袋進棚碼垛后,自然氣溫已達到0℃,雖能滿足低溫刺激,但為了創造溫差條件有的采取無限時蒸氣加溫,使垛內菌溫聚集不散而燒菌,結果成批不長菇。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