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花菇是優質的香菇產品,是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干燥氣候等環境因子的刺激,導致菌蓋表皮開裂,形成不規則紋理,是香菇的上等品,吃起來滑嫩鮮美。利用陽臺高架花菇栽培可實現農業生產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具有不占耕地、節約土地、管理方便(不管白天晚上都可以管理)、節省勞力和出菇率高的優點。由于陽臺在同等條件下,比耕地栽培濕度低,出菇率比耕地栽培高5%~10%。由于菌筒水分易于管理、污染率低、無鼠害,可提高花菇的品質。同時利用陽臺栽培花菇,可減少太陽對陽臺的暴曬時間,從而延長陽臺使用年限。因此,陽臺栽培花菇很有發展潛力。
1品種選擇與季節安排
從氣候條件和花菇品質來考慮,必須選擇高海拔地區,在夏季最高氣溫不超33℃,選擇中溫偏低型或低溫型品種才能長出優質的花菇,如L135、241~4或939、9015,而L135和L241~4較為理想。L135菌生育期在150~160天,所以生產季節一般在3~4月;241~4屬低溫型,菌生育期在180~200天,所以生產季節要比L135提前1~2個月。
2栽培技術要點
2.1原料選擇
可選用一次性切削成的木屑,木屑偏粗些更好,可以增加通透性,提高花菇的產量和質量。
2.2接菌后管理
接菌后將菌袋“一”字形堆疊,7~10天改成“井”字型堆疊,堆高80~100cm,排與排間留一走道。堆疊時,不要使菌筒壓在另一筒孔穴上,孔穴應向兩側,還要經常檢查堆溫,溫度不超過28℃。當菌絲成圓圈直接走到8~10cm時,用1寸鐵釘或眼針刺在菌絲行走處開3~4個小孔,叫做放小氣,這樣處理是增加菌筒內氧氣,使菌絲粗壯有力;放小氣后的菌筒菌絲活躍,袋溫會升高,應加強通風散熱,防止燒菌,同時進一步清除和隔離污染菌袋;當菌筒走滿菌絲時,再過5~10天左右,應及時放大氣,刺孔部位是菌筒兩側。刺孔數一般20~30個,刺孔數多少按菌筒含水量多少而定,菌筒含水量多的多刺,少的就少刺,刺孔深度1.5cm左右。放大氣后菌筒堆3~4層,以“井”字型、三角型或六角型排放,以利通風降溫。此時注意避光,減少菌筒翻動次數和溫差刺激。
2.3確保菌筒安全度夏
2.3.1要在菌筒菌絲全部走滿以前,選擇或搭蓋好菌筒安全度夏場所,才能做到邊放大氣、邊疏散菌筒,按度夏管理要求進行堆放管理,防止高溫燒菌。
2.3.2采取通風降溫措施,確保菌筒度夏場所溫度穩定在30℃以下。
2.3.3出菇前的養菌階段,一定要創造一個陰暗場所,防止菌皮過厚而導致難出菇。
2.3.4在整個菌筒培養過程中,除了查菌、放小氣、放大氣3次移動外,其他時間盡量不移動菌筒,防止菌皮增厚,特別提醒L135非常敏感。
2.3.5菌筒培養到8~9月,如發現菌筒內有“黃水”沉積,應及時用釘子刺孔袋把黃水排出,防止爛筒。
3陽臺選擇與菇棚搭架
選擇空氣流通、冬季有陽光、避強風、管理方便、有水源的陽臺。
菇棚架比耕地搭架更難,有條件可用磚頭做幾個柱墩,菇棚搭架一定牢固,搭架材料以木料為好,棚架大、小以陽臺地形和筒數量而定。一般2.6×10m的陽臺可排菌筒1200~1400個,一般1m長的菌筒可排7~8個。
4出菇管理
4.1上架催蕾
在花菇生產適宜的條件下,給予一定的溫差刺激或振動刺激,使菌筒生長出菇蕾。花菇生產需要了解天氣預報,天氣不宜就讓菌筒休息養菌。要注意第1批菇的催蕾操作,特別是接種期早的菌筒,刺激不好菇蕾會大量發生,給割袋出菇帶來繁重工作,影響花菇質量。
4.2割袋出菇
花菇高架栽培,不用脫袋,要根據菌筒養分、水分挑選菇蕾進行割袋出菇,使所產生的花菇質量優良。所留菇蕾不能過多,每袋留5~7個為宜。挑選大小一致、分布均勻、健壯的菇蕾進行割袋出菇。菇蕾直徑1~1.5cm時割袋。菇蕾過小,成活率低、影響產量;過大會被塑料袋壓成畸形,影響花菇質量。割袋可用刀片,在菇蕾邊沿劃2/3圓圈,留1/3,讓菇蕾伸出割口,除所留菇蕾外,多余菇用手在袋外壓死,經割袋的菌筒放在適宜菇蕾生長條件下培養,同時每天檢查菇筒,壓破繼續長出的菇蕾。
4.3控制溫、濕度
菇蕾直徑達2cm左右,需要控制溫、濕度,溫度以10~15℃為好,同時結合塑料薄膜的升降調整濕度,前期濕度應掌握在65%~75%,后期55%~65%。過于干燥會使小菇蕾干枯,可在地面適量噴水;濕度過大,影響花菇質量,可用電扇吹風,降低濕度。
4.4適時補水
當第1批菇采收結束,菇筒要“休息養菌”,積累營養。此時菇筒水分不足會影響下一批花菇生長,必須進行注水、補水。出菇2、3批后,在補水的同時,適當添加一些營養液,提高花菇質量,補水后使菇筒含水量在60%~65%。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