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柳松菇,味鮮美、質地脆嫩可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是歐洲和東南亞地區最受歡迎的食用菇之一。
對栽培環境的要求
1.營養柳松菇系木腐菌,其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主要是碳源和氮源,適合的碳源有木屑、棉籽殼等,適宜的氮源主要有玉米粉、豆餅粉、麩皮及米糠。菌絲體生長在PDA培養基上,或麥粒種,或液體菌種接到木屑、木屑加棉籽殼或純棉籽殼等培養基上,菌絲生長均旺盛,都能正常長出子實體(菇)。
2.溫度柳松菇的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5℃―30℃,最適溫度為25℃,在10℃―28℃均能形成子實體,最適溫度為20℃―22℃。
3.水分與濕度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為65%―70%,子實體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菇房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90%左右。濕度過高,子實體極易開傘,濕度過低,子實體干癟長不大。
4.空氣與光照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子實體分化發育需要有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這樣有利于子實體生長粗壯。
5.氫離子濃度(PH值)菌絲體在酸堿度(PH值)4―11范圍內均能生長,最適PH值為5―6,屬微酸性的。
柳松菇菌絲蛋白酶活性比較強,對蛋白質利用能力也較強,所以在配制培養料時要適量添加玉米粉或豆餅粉,有利于提高產量。
栽培種制作
用聚丙烯塑料袋裝熟料栽培,袋規格為17―33厘米。
培養基配方
1.木屑40%、棉籽殼40%、玉米粉或豆餅粉5%、麩皮或米糠14%、石膏1%。
2.棉籽殼78%、玉米粉或豆餅粉5%、麩皮或米糠14%、石膏1%。
木屑或棉籽殼事先用清水淋灑或浸泡預濕,其余各種原料相互混合拌和后,再與事先預濕的木屑或棉籽殼充分拌勻,含水量調到65%-70%。
原料拌勻后隨即裝袋至袋高的1/3處,袋口可用頸套塞棉塞,可將袋口折平(接種及套上橡皮筋),需在5小時內裝完袋進鍋消毒,減少滅菌前微生物繁殖,不宜在陽光下裝袋,以免原料發酵變質,裝袋時輕裝、輕壓(適度壓緊壓平料面)輕拿、輕放,常壓滅菌保持100℃10―14小時,高溫滅菌在1.5千克/平方厘米壓力下維持3個小時,保證徹底滅菌,滅菌后待冷卻即可接種。
接種
接種必須嚴格遵守各次無菌操作規程,適當加大接種量以利菌絲盡快定植蔓延,供試原種要求菌絲潔白健壯、無雜污斑點,原料瓶事先在0.5%新潔爾滅溶液中浸濕擦干,放入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箱或接種室按規定要消毒30分鐘,接種時削去原種瓶表層培養基2厘米后方可接種。若用液體菌種,接種量每袋10毫升。接種后的菌袋移到事先準備好的清潔、干燥、通風、弱光的培養室內培養,發菌期室內不必經常換氣,待菌絲長滿后將菌袋口拉松,以利于形成菇蕾。現菇蕾后將袋移至菇房,菇蕾逐漸長大,將袋口剪去,并調節菇房相對濕度至85%―90%,溫度控制在22℃左右,隨著菌塊四周長出菇蕾,逐步向下將菌袋脫去。可早晚兩次噴霧狀水,但不可直接向子實體噴水,并保持菇房通風換氣及有散射光。
米收
待菌環即將破裂時進行采收,采收一定要及時,一旦菇蓋下的菌環破裂,采收的菇就會失去商品價值。
防蟲
栽培柳松菇季節氣溫較高,特別要注意防治眼菌蚊,受其危害的栽培袋白色的菌絲會消失,培養料變為深褐色,致使菇蕾無法形成,已經形成的菇蕾也會萎縮腐爛,因為在子實體(菇)生長期間,不能噴灑任何農藥,所以在栽培袋搬人菇房前,對菇房一定要進行熏蒸消毒,門窗應裝上60目紗的紗門紗窗,以防蟲體很小的眼菌蚊進入菇房危害。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