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耳場準備在催耳之前先建好出耳場,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耳場要求保濕通氣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照,室外則搭陰棚或在樹林下,溫度暖和(26℃左右最好)。掛袋出耳的還要備足掛鉤,擺在地上出耳的則要求地板堅實或為水泥地板。
2.催耳技術待栽培袋中的木耳菌絲長滿袋后10天左右,搬至出耳場,自然擺放4~7天,促進菌絲老熟,表面菌絲發生扭結和形成少數黃褐色膠狀物,即可開孔催耳。
(1)開裂孔:將袋口封死不透氣,再按梅花狀均勻分配在菌袋周圍用利刀片或剪子劃破薄膜,開出5~6個裂口,孔形如“V”狀,兩邊裂縫各長約1.5厘米,孔間距離10厘米左右。
(2)保濕催芽:將開孔后的菌袋放在潮濕地面上或是掛于耳場中,經常往地面及空間噴水使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裂口保持在濕潤狀態。遇干燥天氣,也可以覆蓋薄膜,每天掀開通風1~2次,地面潑水。由于光照和通氣的誘導,幾天以后即會在裂口處長出肉瘤狀的耳基來,并逐漸長大成耳芽突出裂縫外。
將已出耳芽的菌袋分散擺(掛)放,每袋距離至少3~4厘米,以后間歇地往場地和空間噴水,室內耳場噴水期結合打開門窗通風,加強保濕與通風的協調管理,使場內空氣清新,溫度較大,保證耳片逐漸長大和充分開片。
待木耳由杯形展開至足夠大,邊緣變軟呈波浪形,耳根皺縮就停止噴水過夜,次早采摘。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