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蒜薹的采收1.適時采收。當薹莖長出頂生葉并向一旁彎曲(即打鉤)繞一圈為適宜采收期。采收過嫩風味不好,不耐貯;過老品質差,沒有長期貯藏價值。
2.采收方法。宜用“提苗”法:用手捏住頂生葉露出的蒜薹薹莖部向上提,使薹莖從基部斷開。“提苗”造成的橫斷面傷口易愈合,而“劃苗”采收傷口易腐爛。
3.采收時間。應選擇晴天,切忌雨天采收。為防“斷條”,應在上午10時以后采收。二、采后預處理1.分級。采收后隨即挑選分級,剔除過小過嫩、老熟硬化(薹包膨大變黃、薹莖老化變質)、斷頭損傷、病蟲害以及畸形蒜薹。去掉葉鞘,剪掉基部衰老部分。
2.扎捆。將薹苞對齊,用塑料繩在距薹苞3~5厘米的薹莖部位捆扎,每捆0.5~1公斤。亦可將薹苞一頭擰扎成0.5~1公斤的小把。應避免風吹日曬大量失水或堆積發熱,造成腐爛。
3.預冷。氣調貯藏可將蒜薹置于預冷間內降溫至1℃,以延緩衰老。沒有預冷間,也必須放在陰涼通風處,使蒜薹散去田間熱。冰窖貯藏預冷,可將蒜薹浸在冰水中1~2小時,能迅速降溫,且對保持鮮嫩綠色有一定作用。
三、貯藏方法1.冷庫氣調貯藏。對庫房、菜架等進行消毒。庫房消毒用硫磺熏蒸,用量為5~10克/平方米,菜架和用具用0.5%漂白粉消毒,經曝曬后方可使用。可采用小包裝氣調貯藏和大帳氣調貯藏兩種方式。
(1)小包裝氣調貯藏。
用厚度為0.06~0.08毫米、熱合為100厘米×7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將捆扎好的小把蒜薹裝入其中,每袋15~20公斤,扎緊袋口,置于菜架上。庫溫穩定在0~1℃。袋裝法因袋子過多,不易逐個調節其中的氣體成分,可采用自然降氧法。當氧氣濃度降至1~3%,二氧化碳濃度升至12~14%時,松開袋口“放風”;當氧氣濃度升至18%,二氧化碳濃度降至2%時,扎口密封。貯藏前期每隔10天“放風”1次,后期每隔7天“放風”1次。
(2)大帳氣調貯藏。
將捆扎好的蒜薹擺放在菜架子上,厚30厘米,用0.23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帳幕封閉。向帳幕內充入氮氣,迅速將氧氣濃度降至3~5%。調節好溫濕度(庫溫0~1℃,相對濕度85~90%),即可貯藏。及時檢查和換氣,當氧氣濃度降至2%,二氧化碳濃度達5%時,開帳通風,當氧氣濃度升至5%,二氧化碳濃度降至0時,停止通風。可安全貯藏8~9個月,不老化,不散苞。適于大批量貯藏。采用該法,為吸收蒜薹產生的二氧化碳,帳內要加硝石灰。
(3)冰窖貯藏。
用冰水浸過的草袋片,將小把蒜薹打成10~20公斤的大包。或把小把蒜薹裝入浸過冰水的濕蒲包扎緊。窖底墊冰,四周砌好冰墻,然后一層蒜薹包一層冰,包與包之間留出空隙,填蓋碎冰塊,整平,可擺3~5層包。不可太高,以免壓傷蒜薹。如果是絕緣窖頂的永久性冰窖,可在蒜薹上面用薄冰填蓋后再用數層草袋覆蓋。如果是絕緣性能較差的簡易冰窖,蒜薹上用碎冰填平后壓兩層冰塊,再用厚0.7~1米的稻殼覆蓋。窖內溫度保持0~1℃,相對濕度接近100%,冰塊處于緩慢融化狀態,應保證窖底排水通暢。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