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16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重慶渝北古路鎮烏牛村800畝仙桃李基地里,碩大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山地單軌運輸車穿梭其間,果園旁的院壩里,十幾個工作人員正忙著對仙桃李進行分揀、打包裝箱……豐收的喜悅掛在他們的臉上。
地處渝北區北部的烏牛村,距江北機場僅19公里,交通較為便利。然而,隨著近年來進城務工村民增多,烏牛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5000多畝土地中,六成淪為閑置地。
2014年,為了將村中的閑置地利用起來,烏牛村黨支部書記闕興國號召村干部帶頭出資成立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帶領村民將3000多畝閑置地入股合作社,并開墾了其中的500畝土地,種上了仙桃李。
2018年,合作社的500畝仙桃李產量達到了30多萬斤,收入估計可達600萬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為氣溫迅速攀升、采摘人員短缺、冷庫建設容量不夠、銷售渠道不暢等因素,30萬斤仙桃李只賣出12萬斤,其余的20多萬斤仙桃李都爛在枝頭。
眼看烏牛村的仙桃李產業搖搖欲墜,老百姓也快要放棄,烏牛村干部再也坐不住了。“產業要發展,不能僅靠村干部低頭蠻干,自己單打獨斗,闖不出一番天地。”闕興國說。
一場災難,讓闕興國想起了2018年4月參加的一場“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宣講會。該宣講會由重慶市委宣傳部牽頭,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農委等部門共同主辦,通過巡回宣講的形式,激勵更多人才留在農村、回到農村、去到農村創業。
闕興國經過多方打聽,終于聯系上了報告團里的楊大可,并向他們拋去了“橄欖枝”。2018年11月,6位鄉村振興報告團的成員來到烏牛村,經過多方考察,成立了重慶聚牛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鄉村振興報告團轉身成了鄉村振興實踐團,6位成員當起了脫貧攻堅的實干家。烏牛村從此開啟了“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也掀開了發展新篇章。
開墾、育苗、改坡修渠……聚牛興來到烏牛村后,便風風火火地干了起來,僅一個月時間,就按照規劃開墾出700畝地,種上了6萬多株果樹苗。同時,聚牛興對原來烏牛村集體管理的800畝仙桃李進行修枝、整形、刷白、施肥;裝太陽能殺蟲燈、鋪防草地布、引進水肥藥一體化設備。
聚牛興還把村民過去修剪下當柴燒的枝條做成菌包,用于培植木耳和食用菌,使用后的菌包料又重新回到果園做肥料。以往,李園疏果、落果直接爛在土里,聚牛興介入后,將60%的果子疏下來,做成酸梅。
僅半年時間,烏牛村的新型發展模式就成效明顯。“聚牛興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今年的果子通過電商平臺和網上訂單銷售超過60%,順豐快遞直接在基地打包裝箱郵寄到目的地,果子不愁賣。”闕興國說。
今年,基地育苗與果園的收益預計達500萬元。闕興國告訴記者,企業與村合作社按照六四比例分成,而村合作社的這部分錢以1∶4∶5的比例分給村集體、投資人與農民,同時,入股的每畝地能分1000元左右。
渝北區政府為村集體提供設施設備、惠農政策的保障,聚牛興帶來技術、資金、理念、渠道,經過大半年時間,烏牛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初步開花結果。渝北區集體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正進說,今年烏牛村集體經濟預計收入20萬元,實現了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
不到一年時間,聚牛興的到來,讓仙桃李產業一片欣欣向榮,烏牛村完美蛻變。闕興國告訴記者,目前烏牛村正在著力打造七彩農業園、休閑觀光園、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交流中心、鄉村振興培訓班等五大產業板塊,屆時的烏牛村將成為一個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相關標簽:重慶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