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3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王長遠:筆耕不輟為村干部立傳
溫拓 王沛郁
在山西省聞喜縣有一位73歲的退休老干部,他情系“三農”,筆耕不輟,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為全縣9位村干部編寫出版了15部長篇人物傳記,字數達300余萬字……他就是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原聞喜縣衛生局黨總支書記王長遠。
中國什么問題最大?在王長遠看來,農民問題最大,農民的脫貧致富奔小康問題最大。而解決這個問題,成千上萬的村“兩委”干部至關重要。因為他們是村級組織的領頭雁,是村莊老百姓的“當家人”。村小舞臺大,官小責任大。聞喜縣一大批優秀村干部盡職盡責,為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長遠很早就有一個夢想,就是為村干部中的佼佼者編寫出版傳記,進一步激勵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等村級骨干帶頭人的責任擔當和干凈干事的積極性。退休后,他決定從不同年代挑選有代表性的村干部,為其撰寫長篇傳記。但這個工作量很大,光靠一個人力量太單薄。于是,他找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王長遠工作室”,專門從事傳記的編寫與出版。
崔風巖一心為民的事跡一直為村民們樂道。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是1927年就入黨的老共產黨員,更不了解他掩護、支持抗日游擊隊的光榮歷史。王長遠多次到縣檔案館查閱黨史資料,找到了崔風巖為聞喜解放做出貢獻的第一手資料。他與作家楊澍合作,編著出版了《香山長歌——崔風巖傳略》。運城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樊朝陽作序,向全市作出了推薦。聞喜人也因為有崔風巖這樣全省第一位農民黨員而倍感驕傲。
王長遠知道,當下的年輕讀者,不喜歡空洞說教。因此,他們在創作長篇村干部人物傳記時,在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堅持兩點:一是語言生動活潑,故事生動,讓人記得住;二是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在《百姓好當家——王全才的故事》編寫過程中,他們將栗村老支部書記王全才的事跡,用112個故事進行講述,故事中插圖60余幅,增強了可讀性,受到讀者歡迎。
涑陽村的吳吉昌1959年入黨,長期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他創造“芽苗移裁”等植棉新技術,改變了中國棉花栽培史,1974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科研成果獎,被譽為“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的事跡傳遍全國,王長遠決定為其著書立傳。王長遠知道他的老朋友、城關中學高級語文教師張紅全是
位善長描寫農村人物心理活動的創作高手,并且善于講故事,因此請他操刀,最終不負眾望,這部包括四卷95萬字的大型報告文學《吳吉昌傳》歷時4個年頭,用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字再現了吳吉昌風采。
一個區域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這個區域的精神命脈。長期以來,下丁村流傳的一批反腐倡廉民謠,反映了老百姓對反腐倡廉的心聲與期盼。因此,王長遠與作家張引太合作,收集整理出1000多首民謠。2015年10月,《警鐘長鳴鑒戒謠》《反腐倡廉正氣謠》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下丁村還策劃、創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農村廉政教育館,被聞喜縣委、縣紀委列入農村廉政教育基地,已接待農村黨員干部7000余人次前來參觀學習。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