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扶貧法官“趙大棚”的有情選擇
——追記河北省豐寧縣經堂村原第一書記趙江輝
圖①:2016年5月,趙江輝站在經堂村玫瓏瓜大棚前。
圖②:2018年9月,經堂村玫瓏瓜大棚基地碩果累累。資料圖
本報記者李秀萍
記者走進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鄉經堂村之初,原本以為只是追蹤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脫貧帶富故事,沒想到當記者告別這片原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一庭庭長趙江輝播撒過心血與汗水的土地,記錄的卻是一個目送與揮別的故事、一個背影與眷戀的故事,講述一個血肉之軀的有情選擇、一段人到中年的清醒擔當……
實心實政
意氣風發、神采飛揚——這是2016年2月趙江輝初到豐寧縣選將營鄉經堂村,時任選將營鄉鄉長宋高杰和經堂村村委會主任霍軍的第一印象。
的確,在擔任省直駐豐寧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帶領河北高院精準扶貧工作組到豐寧縣扶貧之前,趙江輝就已經榮譽加身,業績斐然。
這位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1993年畢業分配至河北高院以來,從書記員、助審員干起,一路成長為業務尖子,出任刑一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身體力行,實心實政”,是趙江輝對待工作的一貫寫照。在告申庭、立案庭、信訪辦任職期間,他累計接訪7000余人次,個人榮立一等功。2007年9月擔任刑一庭副庭長以來,他研究重大刑事案件1300余件,審改簽發裁判文書1600余份。作為審判委員會委員,他有原則、敢擔當,在討論疑難、復雜、重大案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趙江輝帶領下,近年河北高院刑一庭先后兩次被評為全國刑事審判先進集體,榮獲省級先進集體3次,被評為省直十佳文明庭室5次,榮立集體一等功、集體二等功各1次。刑一庭黨支部被評為河北省先進黨組織2次。全庭干警榮獲各種榮譽稱號和受到各種表彰獎勵者達145人次。
夙夜不懈
以實心行實政,干群常懷之,久而不忘。這正是趙江輝一生的縮影。
從豐寧縣委宣傳部部長李秀華到時任選將營鄉鄉長宋高杰,從經堂村村委會主任霍軍、時任經堂村會計趙淑春再到經堂村60歲村民溫德陽,時隔兩年,憶及趙江輝依然數度哽咽。
算起來,從2016年2月25日到村伊始到當年8月31日因病被迫離開,趙江輝在豐寧縣駐村扶貧的時間并不長。然而,短短半年時間,卻足令與之有過交集的豐寧人提起他來忍不住淚盈于睫。
位于豐寧縣窮山溝里的經堂村,包括4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工作組到村之初,共246戶村民、915人,村民守著薄田種玉米,人均年收入不足2800元,當地人說“經堂、經堂,窮個叮當”。
進村先入戶。農民是最樸素的,干部進家入戶能不能倒杯水接過來就喝,直接影響群眾對工作組的信任度。趙江輝“沒有架子,不像省里來的干部”的接地氣做派,迅速贏得經堂村鄉親們的心。他帶領工作組同事袁航、王霞走遍全村每個角落、每戶人家,高效完成對149戶貧困戶的精準識別。
農時不等人,經堂村無霜期短,一年之計得在4月中旬之前謀劃完畢。當時的經堂村,村“兩委”班子2015年才換屆,新班子有干事熱情,工作組因勢利導,趙江輝利用黨員活動日給大家上黨課。
莊稼人習慣早睡,但工作組卻夙夜不懈。一開始每天發動群眾分批來駐地嘮嗑兒,拉家常、話增收、議發展,一聊就到夜里十點多鐘。鄉親們看趙江輝沒架子,有事沒事也都愛往工作組跑了。
白天,趙江輝和工作組兩位同志干的最多的則是撲在地里。山溝風大,每天一下地就一頭一臉一身灰。宋高杰回憶,到天氣暖和的時候,再見趙江輝,不僅黑了、瘦了,儼然像個“農村出來的小老頭”,而且聊起種地,“就像老百姓自家種田一樣熟悉、上心。”
善謀行遠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兩年后的初秋,當記者站在趙江輝心血澆灌的經堂村大棚基地田埂上,靜聽已經成長為村黨支部書記的趙淑春歷數當年趙江輝為建棚的付出時,和風艷陽之下,141座玫瓏瓜大棚的累累碩果,默然見證著趙江輝的深謀遠慮。
經堂村的鄉親們至今還記得趙江輝最喜歡說的話:“來到這兒,就是我的家,你們就是我的家人,一個村就像一個家,過日子得有個計劃,一家人的日子咱們商量著過。”趙江輝把工作組東奔西走了解到的脫貧致富產業項目一一交由集體討論,鄉親們先后討論過食用菌、西紅柿、西瓜、暖棚蔬菜、油牡丹等產業項目,最后相中了大棚種植玫瓏瓜(俗稱網紋瓜)項目。
落實起來最棘手之處,一是流轉土地,二是籌集資金。建棚需要一定規模,初步擬定發展建棚的125畝土地,地塊涉及農戶多達87戶。趙江輝帶著工作組兩位同志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點一滴算細賬:種玉米每畝地一年刨去成本最多賺300元。改種玫瓏瓜,每畝土地每年光流轉費用就能收入700元,另外參與承包大棚的貧困戶和村民可優先進棚務工賺工資……工作組的坦率、誠懇,打動了村民,土地流轉目標如期完成,首批28戶貧困戶也被發動起來,投身玫瓏瓜種植。
籌集資金是趙江輝投入心血最多的。趙江輝四處奔走,其間甘苦自知,先后爭取各類政府幫扶資金數十萬元,28戶貧困戶每戶則配套扶貧專項資金6000元入股,約定每年分紅600元,最終將返還本金。
2016年4月1日,經堂村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從2016年4月28日進料到5月25日栽苗,一個月內經堂村141座玫瓏瓜冷棚建起來了,趙江輝又跑前跑后,爭取到有關部門投資的數十萬元大棚配套變電、水利工程。當年金秋收獲后,全村種植玫瓏瓜折合收入50余萬元,50多戶貧困戶在大棚打工,人均增收7000元,而且經堂村從此告別村集體沒有產業的歷史。當年9月28日,豐寧縣委組織全縣28個鄉鎮黨委書記到經堂村玫瓏瓜大棚種植基地觀摩,推廣經堂村扶貧經驗——彼時,經堂村人稱“趙大棚”的趙江輝,已經確診肝癌晚期,被迫躺倒在醫院病床上。
“趙大棚”的稱呼,來源于28戶貧困戶之一的村民溫德陽。大棚建成的時候,溫德陽跟趙江輝打趣:“大棚是你建起來的,干脆就叫你‘趙大棚’吧。”趙江輝哈哈一笑,從此“趙大棚”的稱呼就在經堂村傳開了。溫德陽家中只有老兩口,過去種玉米一年剩不下幾個閑錢。自打入了合作社種瓜,現在跟老伴兩個人一年下來光進棚務工收入就能有1萬多元,加上冷棚分紅一年能收入2萬余元。
經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共149戶,28戶建棚種瓜,剩下的怎么辦?趙江輝另有妙計巧安排。在趙江輝手書的經堂村幫扶工作進展及計劃上,記者看到這樣一頁:余下121戶貧困戶每戶配套5000元扶貧專項資金入股縣龍頭企業緣天然乳業有限公司,每年享受分紅,5年后返還本金。記者就此詢問趙淑春,原來趙江輝還在村里時這事就已經落實了。
如今斯人已去,但趙江輝深謀遠慮為經堂村繪就的3年規劃,正按部就班繼續惠澤經堂村。保守估算,僅種植玫瓏瓜一項,明年經堂村村集體就將收入17萬元以上。
此心光明
駐村同事袁航講述了趙江輝2016年4月不慎摔跤扭傷腰后,遲遲不愿回石家莊看病堅持留村守著建大棚的故事。5月建完大棚,接著就是栽苗,轉眼農時又到了開花、坐果時節,更是離不開人,趙江輝的腰痛就這樣一直拖到當年8月31日。當日,河北高院駐豐寧扶貧工作隊9個人一起駕車趕回高院參會,這時的趙江輝已經坐不直了,不得不躺在車里回到石家莊。生性達觀的他,到家還不忘安慰妻子:“這次我的待遇可高了,坐臥鋪回來的呢。”
早在2016年“五一”假期,妻子彭曉就催促趙江輝看病。沒想到已經備受腰痛折磨的趙江輝,卻央求妻子開車陪他去唐山考察油牡丹種植項目。最終那個假期,夫妻倆奔波在為經堂村考察產業項目的路上。到6月趙江輝回石家莊時,他已經不適合長途駕駛,往返駕車只能逢服務站必停,走走歇歇。再后來,趙淑春記得村里開黨員會講黨課的時候,趙江輝已經不能久坐。2016年9月,在妻子再三催促下,趙江輝才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不曾想隨之而來的,竟是晴天霹靂:確診肝癌晚期,已轉移到腰椎和淋巴。
面對死亡陰影,趙江輝表現出難得的清醒自持。住院治療期間,宋高杰和霍軍清楚記得,他跟村里依舊保持密切電話聯系,一直念念不忘村里的大棚和基建的事,每次通電話,張口就問:大棚怎么樣啦?路燈裝完沒有?飲水工程咋樣啦?修路款下來沒有?貸款批了沒有?聽說什么事沒能落實,就會電話撥過去幫助聯系、催促。地里的瓜上市后,宋高杰代表豐寧縣選將營鄉去北京的醫院看望他時,趙江輝再三叮囑:“一定得跟大家伙兒算好賬,以后還得想辦法多發動幾戶……”
一直到病危前夕,趙江輝都還在念叨著沒來得及給經堂村改善辦公條件。這個遺憾,后來妻子替他盡量彌補:2018年9月,重返經堂村的彭曉,代表趙江輝為村里捐贈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臺數碼相機。
最后關頭,趙江輝依然不忘叮囑家人身后喪事從簡,不得收取禮金,不能給扶貧單位添麻煩,不能向工作單位提條件。與此同時,即便飽受病魔摧殘,趙江輝始終葆有對生命的眷戀和摯愛。病重期間,他的胰腺、肝腎先后功能盡失,趙江輝卻只是默默隱忍。實在忍不住了,他會央求妻子“放點歌”吧,在他喜歡的音樂中讓自己暫時忘卻病痛……
悲莫悲兮生別離。2017年11月19日,趙江輝從容離去,人生永遠定格在47歲的秋天。
弦歌不輟
趙江輝在村里時,為經堂村量身打造了一個3年規劃:2016年,升級基礎設施,初步謀劃產業;2017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謀劃綜合產業發展;2018年,全村各項工作整體提升,脫貧產業全覆蓋,讓家家戶戶有致富增收門路。
趙江輝因病離開經堂村后,工作隊的扶貧攻堅工作由同期在選將營鄉三道營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河北高院同事李霽接手領導。由于前期3年規劃明確,后續工作隊需要做的主要就是圍繞規劃緊抓落實。
當初發展產業的同時,趙江輝就注重抓好“美麗鄉村”建設,他四處奔波跑資金、跑項目,先后引入一批建設項目落戶,在此基礎上,2017年經堂村順理成章列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協調縣教育局落實基礎改造資金,對村小學實施綠化、美化提升;修建村組路,方便村民出行;陸續安裝太陽能路燈,經堂村的夜晚一點一點亮起來了;文化廣場立項建設后,村民們跟著趙淑春學著跳起了廣場舞;修建護校壩,保障雨季村小學安全;打深水井、修蓄水池、鋪自來水管道,解決村民吃水難題;指導村莊環境治理,清理柴草等垃圾,壘砌垃圾池,拆除殘垣斷壁,壘砌長城墻,壘砌花壇。在發展村民種植增收項目方面,除建設141座大棚外,還幫助落實栽種果樹苗1萬余株,聯系村民種植、收購食葵400余畝、香草200余畝……
豐寧縣縣長楊憲軍說得好:人不一定非得驚天動地。趙江輝的貢獻,不僅對經堂村有意義,他也不光是給經堂村帶頭指路。在他的帶動下,選將營鄉越來越多群眾轉變觀念,建大棚從事特色種植。選將營鄉黨委書記倪桂艷告訴記者,2016年全鄉共有700座大棚,種植玫瓏瓜和硬果西紅柿,到如今已發展到1500座大棚,包括玫瓏瓜、硬果西紅柿和食用菌。
由于趙江輝令人矚目的貢獻,河北省委授予其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和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豐寧縣委追授其“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河北高院為其追記一等功,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為“全國優秀法官”。
天不假年,壯志未酬,但趙江輝領銜奏響的豐寧縣脫貧攻堅弦歌不輟,一路凱歌高奏,聲聲自遠,脫貧攻堅薪火相傳,包括經堂村在內的豐寧縣鄉村沃野正迎向更加燦爛的未來。
相關標簽:河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