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3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EMBA工商管理碩士
惠州峰麟國際度假村有限公司事業部負責人
四川露西花卉園藝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
經歷豐富的他
現在是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廣東聰明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
他就是——楊石文先生
讓我們一起探訪這位新農人的心路歷程!
Q:
請問您是什么時候開始進入到農業創業領域的呢?
A:
我進入農業行業實際是從14年開始,但前面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我在高爾夫球場做了十幾年,我管理的草坪、綠化等和現在做的農業領域都是相關的,這些從廣義上來說其實也屬于農業領域。
后來我從高爾夫行業回歸,真正投身做農業是在2014年,在北京的華夏幸福基業股份公司做園林苗圃和農業公園。后來回到廣東,接著去貴州,我參與的項目都是與農業相關的農旅綜合體項目。現在我的工作單位是2017年從北京回來入職廣東聰明人集團,這是我們廣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因為我本身是河源人,帶著回到家鄉做事的初心,成為聰明人集團的董事長助理。主要工作是協助董事長在企業戰略,企業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工作,包括農業板塊的具體實施及規劃方案。
Q:
多一份經歷即多一份體驗與智慧,請問在您從事這么多工作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讓您印象深刻的經歷?
A:
在做農業這條道路上,產生了很多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比如說在2015年,當時我是四川露西花卉園藝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公司做家庭園藝小盆栽,主要是給宜家中國北方區供室內花卉。我們利用農業用地蓋大棚并做一些配套性用房,但是現在做這些可能跟我們現行的一些法規,包括對土地的管理有矛盾,還好最后這個事情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就是在農業用地方面,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土地產生更高的效益,怎樣在城市近郊做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這是我在北京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也會經常去一些地方學習參觀,考察了很多農業項目,發現做的并不是很理想,這個原因在于很多農業投資人并不了解農業,以為農業用錢就可以解決,但是這其中有很多環節,比如技術、后續的資金、風險的控制這些方面,這是我們最近想的比較多的事情,也是記憶比較深刻的。
Q:
據我們所知,聰明人集團是廣東省的農業龍頭企業,請問在聰明人集團從事相關工作時,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些的經歷呢?
A:
廣東聰明人集團做農業有20年了。董事長周志明先生對農業也有特別的情懷,因為他是本鄉本土人(河源市和平縣),想通過農業,通過和平的獼猴桃產業和優質稻產業,讓和平這個擁有55萬人口的小城能變得更富有。現在我們集團的農業板塊,其中一個是做好我們和平的獼猴桃產業,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個挑戰,因為我們之前做的更多的是管理,而在去年十九大召開以后,我們投資的信心更加充足,拿下了一個一萬多畝的農場,未來我們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也就是怎么樣把這些荒地變成花果山。如何找到農業的一些新的模式,通過這些新的模式帶動周邊的一些農民一起去致富。
Q:
農業創業之路確實還是很難走的,您在農業這條道路上有沒有遇到影響特別大的人或事一直在支撐著您往這方面發展呢?
A:
在做事業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人,也會遇到你生命中的貴人。這一路走來,我遇到了很多朋友,在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很好的上司——賀虹宇。他是一個很嚴謹的人,做事有清晰的目標、計劃和條理,程序化,這也教會了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有目標,條理要清晰。這個也是很多農業人所缺乏的。
還有就是我在廣東聰明人集團的周志明董事長,也是我在農業之路上遇到的一個很好的導師。他作為一個本土企業家,生意做的很大,20年來為了把原本一個不掙錢的產業和企業做大一直在努力堅持著。他的內心有信念,相信農業未來是有春天的,同時他認為做企業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人民和回報社會,才會在一個產業深耕20年。
這兩個人對我來說印象是比較深刻的。當然,還有很多農業人值得學習,比如說我們來上這個廣東休閑農業職業經理人課程,遇到了很多的老師,遇到了很多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都會相互學習,相互成長,最終也可能在事業的領域里面相互加持。
Q:
您對于個人在農業方向的發展有什么大致的規劃嗎?
A:
對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希望把農業作為自己未來一個很長一段時間主要的職業。我覺得在我們這代人,鄉村振興是一個最好的機遇,在國家鄉村振興的戰略上,我們結合每一個人自己的特長去規劃我們的職業。未來可能會放在農業的一些新模式去探索,如農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還有對休閑農業的探索,包括農業市場化對接這方面的探索。
Q:
您認為決定農業創業成敗最關鍵的三個因素是什么?
A:
在工作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很多農業企業,也看了很多項目。我認為有三個因素,第一個是投資人,也就是我們創業者對農業的了解不夠充分,準備不夠充分。怎么說呢?我看過很多人投身農業是因為跟隨國家的一些農業政策和專家分析,覺得農業是一個風口,豬都吹得跑,但是很多時候,豬沒吹跑,自己先倒下了。
第二個,很多的農業創業者總是盲目的追求快、大、全,這個是很要命的,總是想在大規模中發展,在全產業鏈中發展,但是在當下市場里,你想做好一件事情都不容易。想做這么多的事情,如果資源的支配、資金的支持一旦跟不上,所有的投資都會打水漂。這也是很多人說的“做農業就像上了一條船,并且已經走到了大海,沒辦法返航,擺在前面只有兩條路,要不就脫光衣服跳到水里裸游回去,要不就義無反顧前進,但有可能還沒達到彼岸就中途翻船。”
第三個呢,很多農業創業都會遇到創業團隊的穩定性問題。在創業的初期,項目合作者都是幾個好朋友,對于股權,對于利益的分配不是很清晰,造成后面對一些方向性的問題要進行表決的時候,大家各執己見,沒有最終得到平等的話語權,造成整個公司的分裂和產業的斷裂。
除此之外我覺得很多人對當下的政策的研讀不夠深入,對現在大市場的環境可能還了解準備的不夠充分。
Q:
請問您對即將進入農業領域的創業者有什么建議嗎?
A:
我個人覺得現在做農業能夠掙到錢的農業人無非只有兩種:一種是踏踏實實做農業,自己作為老板親自去干。廣東廣寧縣八一農場投資人賈東亮先生就是一個例子,他真抓實干,親力親為,一步步踏踏實實去做,不會想太多,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第二種是現在一些在城市里從金融、IT行業轉到農業,有新思維的新農人,他們更多的是能夠準確地對這個市場的把握,能夠知道消費者需要什么,然后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去生產、定制產品,然后通過他們所掌握的金融或者互聯網知識來賦能農業,讓金融助推農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讓農業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我覺得這是兩個方向,至于說對后來人進入農業的建議——做農業可能要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些堅持。農業是國家的重要的戰略性行業,未來是一個長久持續性發展的行業,但是它相比其他的行業,存在一個更大的風險。它的資金投入會更大,它的收益會更漫長,但是一旦你在這條路上探索到自己的路,那么這個企業也可以成為百年企業,基業長青的企業。
趣農心語
楊石文先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新農人,新農人是我們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新生力量,是鄉村振興時代不可缺少的主力軍。有知識、有眼光、有技能、有追求、有初心,做一行,愛一行,懂一行、精一行,楊石文先生一直以來從事的工作都與農業息息相關,而豐富的履歷更讓他對于農業多了一份執著與追求。
而楊石文先生對廣大農創人的建議便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堅持!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