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 劉健、陳毓珊、郭強
今年春耕時節,在江西高安市石腦鎮的田間地頭,出現了一張新面孔——英國利物浦大學消費者市場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丁旦。一年前,這個90后海歸還在上海的高檔寫字樓里從事文案策劃工作,一年后,他成了地地道道的“莊稼人”。
丁旦回老家務農的消息讓村民們覺得不可思議。對此不理解的,還有丁旦的母親王秀萍。
丁旦是“富二代”,母親創辦高安盛發糧油有限公司,十年艱辛,公司如今成為年推廣優質水稻種植面積2.2萬畝、銷售優質大米3萬噸的省級龍頭企業。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有一句俗話“種田養豬是為了讀書,讀書是為了不再種田養豬”,一聽說兒子要回鄉務農,王秀萍“炸了鍋”。她告訴記者:“我當時堅決不同意!我在泥巴地里辛苦一輩子,就是要讓孩子跳出農門,誰知他非要從上海跑回農村!”
母子倆爭吵、冷戰……終因兒子的固執和真誠,王秀萍松了口。
回到農村,丁旦的第一份工作是和汪家圩、石腦等鄉鎮的農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拿著普通工人一樣的工資,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回來短短幾個月,他對母親王秀萍的印象大為改觀。“企業發展到如今的局面,都是媽媽一點一滴用誠信和踏實累積起來的。”
丁旦也有自己的想法:同質化產品競爭日益激烈,有個性、有內涵才是現代農業的走向。“比如,高安米嶺基地通過貢米的歷史來提升品牌附加值;汪家、筠陽周邊基地依托便利的交通,可以朝著農耕文化教育、親子產業園等方向發展;一些環境較好的偏遠地區,可以嘗試做成眾籌基地,讓城市消費人群‘認領’農田,滿足個性化需求。”丁旦說,“消費者買到的不僅是大米本身,還有不一樣的內涵與‘情調’。”
為了實現自己的農業夢,丁旦還讓自己的高中同學——南京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的高亮和江西機電學院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畢業的表哥肖文加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讓農業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
無獨有偶,在高安市,記者還聽說一個兄弟兩家三個大學生回村務農的故事。來到村前鎮山下村的裕豐農牧有限公司,標準養牛場錯落有致,公司經理楊建軍正身著襯衫、腳穿膠鞋,查看存欄牛群。
吉林大學通訊專業畢業的楊建軍,7年前放棄了中興通訊的優越待遇回鄉務農。“遵循傳統養殖模式的父親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必須回來幫一把。”一起回來的,還有華南師大會展管理專業畢業的妻子梁秋玉和江西師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弟弟楊發軍。
三個大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發展思路——“種養結合、草畜配套、循環利用、綠色高效”,確定了種養結合與休閑農業為一體的三產融合循環農業模式。如今的裕豐農牧有限公司,存欄肉牛3000余頭,年出欄5000余頭,循環農業綜合開發擴大到8000余畝。
隨著向規模化、精準化邁進,現代農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武漢大學系統工程學博士肖文辭掉上市公司董事長職務,來到高安打造生態農業綜合體;中國農業大學博士陳曉榮來到江西奉新從事柑桔種植和研究……“‘博士農民’‘碩士農民’等不斷涌現,一改前些年農村人才外流的情況,折射出現代農業巨大的發展空間!”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說。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