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5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春3月31日電(記者郭翔)當多數東北農民還在購買種肥備春耕時,吉林省雙遼市茂林鎮孟益村農民張祖祥這幾天已經在自家院里蓋起了大棚培育地瓜苗,“以前過了‘五一’才下地種玉米,一年閑半年,現在我全年都干活賺錢。”
眼前這個手上滿是泥土,臉上掛著笑容,充滿干勁的張祖祥在兩年多前還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兒子上大學、妻子腦出血,花光全家積蓄不說,還欠下了5萬多元的外債。
“本來就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種2公頃多玉米,一年從牙縫里能擠出幾千元,5萬多元外債就是還不完的‘天文數字’。”張祖祥一家在2015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孟益村是沙土地、干旱,種植玉米效益不高,我們積極幫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調整種植結構,種地瓜、花生等。”吉林省國資委干部、孟益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樹春說,很多貧困戶被貧窮壓得喘不過氣,失去了脫貧致富的斗志,因此脫貧攻堅需物質幫扶和精神引領“兩條腿走路”,“扶貧先扶志,我們把政策宣傳好,增強貧困戶‘想脫貧、能脫貧’的底氣。”
劉樹春給張祖祥分析改種地瓜、花生的優勢,每公頃投入多少、產出多少、去哪個地方能賣上高價,一筆筆賬細算。
“干部都給咱想得這么全面了,天天為咱脫貧致富著急上火,再不玩命干都對不起人家。”2016年,張祖祥改種2公頃地瓜和花生,每天學技術,起早貪黑地育苗、施肥、除草,“這一年出的力趕上過去好幾年的了,但有勁,有奔頭。”
張祖祥種的地瓜在2016年當年就獲得豐收。為了多賣錢,他拉著地瓜到150多公里外的四平市銷售,“咱這地方產的地瓜好,到四平去闖,還真找到好銷路了。”僅地瓜張祖祥當年就純收入4萬多元,一年脫貧“摘帽”。
去年,張祖祥擴大了地瓜種植面積,一年收入了10多萬元。原來的冬閑變成了冬忙,張祖祥還為附近村農民提供玉米脫粒服務,“一冬天能賺6000多元”,5萬多元的外債很快還清。
“靠勞動脫貧才最光榮。”張祖祥和其他12戶脫貧戶在今年2月12日被雙遼市評為“勤勞脫貧示范戶”。“好幾百人的表彰大會啊,我戴著大紅花,市委書記和市長為我發了獎狀,還獎勵了一臺55寸大電視。”
初春的東北已冰雪消融,溫室里的綠意預示著脫貧戶張祖祥又迎來了一個奮斗的春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